查古籍
根莖殼功效略同。而用殼為多。主治瀉火清熱消腫排膿。止痛。利水。婦人月經(jīng)不瘰癰腫瘡癤。凡熱證不屬虛火者。均可用之。連槐散。連翹槐角黃連阿膠山楂神曲角各等分。研末。每用少許置掌中。時時舐之。津液潤下。治血結。連翹丸。連翹桑白頭翁丹皮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各一兩。海藻五錢。研末蜜丸小豆大。燈心湯下。治兒無故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核瘰。及心腹脅背里有堅核不痛。三歲兒每服五丸。
加至十丸。五歲以上酌加。連翹赤小豆湯。連翹赤小豆麻黃甘草生姜生梓白皮各二兩四十一粒。大棗十二枚。銼散。每服二錢。水煎服。治小兒傷寒發(fā)熱身黃。連翹敗毒散。連翹羌活獨活荊芥防風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牛蒡子(新瓦上炒研碎)當歸尾(酒洗)藏紅花(酒洗)蘇木天花粉等。水與好酒各一杯。同煎至半。去滓徐徐溫服。治發(fā)頤初腫。及一切癰疽初發(fā)。憎寒壯熱。甚者頭痛拘急狀似傷寒。如未消。加穿山甲(蛤粉炒)一錢。腫至面者加香白芷一錢。漏蘆五分。大便燥實者加大黃(酒浸)一錢五分。壯者倍之。內(nèi)熱或寒熱交作者。
倍柴胡。加黃芩(酒洗)黃連(酒炒)各一錢。連翹散。連翹一兩。沉香黃各五錢。
樸硝大黃(炮)甘草各一分搗碎。每服一錢。水一盞。入麝香一厘。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溫服。治癰癤。又方。連翹葛根赤芍黃芩梔子桔梗升麻麥冬甘草木通牛蒡子水煎服。治痰飲連翹當歸栝蔞根生干地荊芥黃芩赤芍麥冬瞿麥木通牛蒡子(炒)。山梔子防風川分。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燈心十二莖。煎至八分。去滓服。治諸惡瘡紅赤腫脹。
心煩口干。及婦人血風成瘡。癢痛潰爛。流黃水。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現(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根莖殼功效略同。而用殼為多。主治瀉火清熱消腫排膿。止痛。利水。婦人月經(jīng)不瘰癰腫瘡癤。凡熱證不屬虛火者。均可用之。連槐散。連翹槐角黃連阿膠山楂神曲角各等分。研末。每用少許置掌中。時時舐之。津液潤下。治血結。連翹丸。連翹桑白頭翁丹皮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各一兩。海藻五錢。研末蜜丸小豆大。燈心湯下。治兒無故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核瘰。及心腹脅背里有堅核不痛。三歲兒每服五丸。
加至十丸。五歲以上酌加。連翹赤小豆湯。連翹赤小豆麻黃甘草生姜生梓白皮各二兩四十一粒。大棗十二枚。銼散。每服二錢。水煎服。治小兒傷寒發(fā)熱身黃。連翹敗毒散。連翹羌活獨活荊芥防風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牛蒡子(新瓦上炒研碎)當歸尾(酒洗)藏紅花(酒洗)蘇木天花粉等。水與好酒各一杯。同煎至半。去滓徐徐溫服。治發(fā)頤初腫。及一切癰疽初發(fā)。憎寒壯熱。甚者頭痛拘急狀似傷寒。如未消。加穿山甲(蛤粉炒)一錢。腫至面者加香白芷一錢。漏蘆五分。大便燥實者加大黃(酒浸)一錢五分。壯者倍之。內(nèi)熱或寒熱交作者。
倍柴胡。加黃芩(酒洗)黃連(酒炒)各一錢。連翹散。連翹一兩。沉香黃各五錢。
樸硝大黃(炮)甘草各一分搗碎。每服一錢。水一盞。入麝香一厘。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溫服。治癰癤。又方。連翹葛根赤芍黃芩梔子桔梗升麻麥冬甘草木通牛蒡子水煎服。治痰飲連翹當歸栝蔞根生干地荊芥黃芩赤芍麥冬瞿麥木通牛蒡子(炒)。山梔子防風川分。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燈心十二莖。煎至八分。去滓服。治諸惡瘡紅赤腫脹。
心煩口干。及婦人血風成瘡。癢痛潰爛。流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