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集成》 小兒

    清臣曰:小兒號為啞科,治之最難。景岳獨謂其易,蓋以小兒之病,不過外感風寒,內(nèi)傷飲食,及驚風吐瀉,并無七情六欲之擾。用藥只宜輕劑,不可過為克伐,損傷元氣,此為至要。

    撮口臍風:附子理中加竹黃、姜蠶、全蝎,外焠元宵燈火。元宵燈火本十五,囟門眉心兩合骨,臍輪臍心共七焦(原文為“燋”),鞋帶四焦救兒苦。

    急慢驚風:急驚為實證,龍膽瀉肝湯方見口證。痰甚加膽星、竹黃。慢驚為虛證,四味回陽飲加白蔻、丁香,用灶心土,水煎服。

    夜啼,屬脾寒,異功散加炮姜;屬心熱,人參、黃連、炙草、生姜、竹葉。

    吐乳,屬虛寒,異功散加炮姜;屬虛熱,異功散加柴梔。

    吐瀉,屬虛寒,溫胃飲;屬實熱,二陳去草加豬、澤、車前。

    溺白,屬虛寒,香砂六君加柴胡;屬實熱,龍膽瀉肝湯見口證。

    腹脹,因脾虛,砂蔻六君加炮姜;因食滯,枳術(shù)丸加砂、半、藿、橘、麥曲。

    囟腫囟陷,腫為實證,大連翹飲:連翹、歸尾、赤芍、荊芥、防風、木通、甘草;陷為虛證,桂、附理中加黃芪一兩。

    弄舌吐舌:弄舌為心脾虧損,八珍去地加芪、橘。吐舌為心脾積熱,導赤散加黃連、菖蒲。

    龜胸龜背:龜胸為肺熱脹滿,貝母煎:貝母、桑皮、蘇子、花粉、沙參、百合、前胡、射干、薄荷、枇杷葉。龜背為風入脊髓,保元丸:當歸、枳殼、獨活、防風各一兩,前胡、麻黃、大黃各五錢,蜜丸,米湯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