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原禽)解溫瘧蠱毒仍防烏頭半夏苗
鷓鴣(專入脾胃心)。性畏于露。早晚稀出。夜棲于木。葉蔽其身。其性好潔。(時珍)
常食烏頭半夏苗。故書載其氣味甘溫。但有小毒。食之者須防咽喉頭腦腫痛。犯此宜用生姜甘草解之。(類說云。楊玄之通判廣州歸楚州。因多食鷓鴣。遂病咽喉間生癰。潰而膿血不止。寢食俱廢。醫(yī)者束手。適楊吉老赴郡。邀診之。曰但先啖生姜一斤。乃可投藥。初食覺甘香。至半斤覺稍寬。盡一斤覺辛辣。粥食入口了無滯礙。此鳥好啖半夏。毒發(fā)耳。故以姜制之也。又丞相馮延己苦腦痛不已。太醫(yī)吳廷詔曰。公多食山雞鷓鴣。其毒發(fā)也。故以甘草湯而愈。)而其功用又言。服此能解嶺南野葛菌子。并溫瘧久病欲死。蠱氣欲死?;蛘邿o毒得此則犯。有毒得此則解之意也乎!(蠱亦畏鷓鴣。)至?xí)醒苑四芾迮K。益心力。令人聰明。猶是冗統(tǒng)之辭。未有確指。無足信也。脂膏涂凍瘡。令不龜裂。自死者勿食。同竹筍食。則小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