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參胡溫膽湯

    《醫(yī)學入門》卷四:參胡溫膽湯處方

    陳皮1錢,半夏1錢,茯苓1錢,枳實1錢,人參1錢,竹茹8分,香附8分,麥門冬8分,柴胡8分,桔梗8分,甘草3分,生姜3片,大棗2個。

    功能主治

    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寢不安,氣郁生痰,變生諸癥,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煩躁不安。痰火。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四《傷寒全生集》卷四:參胡溫膽湯處方

    人參、茯苓、柴胡、橘紅、枳實、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

    傷寒過經(jīng)不解,虛煩不得眠者。往來寒熱,嘔而痞悶。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各家論述

    《寒溫條辨》:脾胃虛寒,少陽不能行生發(fā)之令,故痰涎沃膽而不能眠,參、草、苓、棗之甘溫,以補益脾氣。柴胡之辛溫,以升發(fā)陽氣。二陳之辛散,枳實之導滯,以開發(fā)痰飲,痰飲散而膽不寒矣。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四
更多中藥材
  • 《醫(yī)統(tǒng)》卷九十八:暗香湯處方梅花。制法梅花將開時,清旦摘取半開花蕊連蒂置瓶內(nèi),每1兩用炒鹽1兩灑之,不可以手觸壞,用厚紙數(shù)重封固置陰處。次年取時,先置蜜于盞內(nèi),然后取花頭二三個內(nèi)于中,滾湯一泡,自開如新。功能主治調(diào)脾胃。主摘錄《醫(yī)統(tǒng)》卷九十......
  • 處方好漆半升,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銅器中和勻,微火熬令可丸。如雞頭大。功能主治蟯蟲在胃,令人漸羸。用法用量每服1丸,宿勿食,空腹溫酒送下,蟲未下再服。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九......
  • 《圣惠》卷五十九:艾葉丸別名伏龍肝丸處方艾葉1兩(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木香1兩,地榆1兩(銼),伏龍肝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黃芩1兩。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痢,......
  •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艾葉散處方鶴虱、艾葉、榼藤子、白膠香各等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漏瘡。用法用量用瓦餅子內(nèi)燒煙,熏患處。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三《圣惠》卷九十三:艾葉散別名艾香散處方艾葉半兩(微炒),黃連半兩(去須,微炒),木香半兩,當......
  • 處方艾葉(挼令碎)。功能主治中惡,遁尸,心腹及身體痛甚不知痛處,手摸按之,即知痛處,短氣不語。用法用量著痛上,令厚2寸,以熨斗納著灰火熨艾上,令熱透,如冷即再熨之。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見《圣濟總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