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綱目》 疥癬

    作者: 樓英

    〔海〕小兒經(jīng)絡(luò)蘊熱,頭面及身體生瘡。四君子加栝蔞根、桔梗各半錢煎服。

    〔湯〕小兒惡瘡,天氣溫和,頻與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宜服藥。小兒不得已而服藥,此乃下法。若將養(yǎng)合宜,何疾可侵,更令乳哺有節(jié),勿令過飽,其身乃如藥樹,此養(yǎng)生之理也。

    〔湯〕惡瘡方,頻浴身安,外宣無病。

    春用柳條、荊芥,夏用棗葉、槐枝,秋冬用苦參。煎湯洗。

    敷瘡藥方

    剪刀草 黃連 苦參

    上等分為末,先洗凈,次用麻油輕粉調(diào)敷。

    〔田〕瘡癬治法。浸淫瘡,宜用苦瓠散涂之。干癬,宜用羊蹄根絞自然汁調(diào)膩粉涂之。濕癬,宜用青金散貼之。

    苦瓠散治小兒浸淫瘡,漸展不止。

    苦瓠(二兩) 蛇蛻皮(燒灰,半兩) 蜂房(微炒,半兩) 梁上塵(一合)

    上為細末,生油調(diào)涂,攤帛上貼。

    青金散治小兒濕癬、浸淫瘡。

    白膠香(研,一兩) 輕粉(半兩) 青黛(二錢半)

    上研為細末,干糝瘡上。

    〔《秘錄》〕治小兒風疹不止。白礬十二分,暖熱酒投化,用馬尾蘸酒涂之。

    〔《山》〕小兒頭面爛瘡。木耳舂細,蜜調(diào)敷。又,冷水調(diào)平胃散敷,俱干則易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