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綱目》 口燥咽干

    作者: 樓英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干者,宜下之,大承氣湯。少陰病,自利純青色水,心下痛,口燥干者,宜大承氣湯。(論見下利。)傷寒無大熱,口燥渴,背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陽明病,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若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方論見渴表解條。)

    太陽病,下后不大便,日晡潮熱,心下滿痛,而舌上燥渴者,宜大陷胸湯。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咽者,必衄。(海藏云∶漱水不咽,胸滿,心下手不可近者,桃仁承氣主之。)

    病患默默欲眠,目不能閉,起居不安,聲嗄,或咽干者,當(dāng)作狐惑治之。咽喉干燥者,不可發(fā)汗。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