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摘粹》 赤白濁

    作者: 未知

    〔赤白濁提綱〕 濁證總由濕熱成,化生赤白色分明,陰陽虛實尤宜辨,因病立方效乃呈。

    二陳加味湯

    (證附) 苓甘陳夏此方嘉,二術還兼柏 加,濕熱久停成濁證,一經服后效堪夸。

    萆 厘清飲

    腎元不固濁遺時,萆 厘清卻可醫(yī),益智仁兼烏藥用,石菖蒲與草梢宜。

    四君子加遠志湯

    (證附) 參術苓甘善補脾,再加遠志固神宜,心虛成濁偏能治,得此良方取效奇。

    封髓丹

    (證附) 不惟甘草佐砂仁,黃柏兼施效更神,相火燔蒸成濁證,速清濕熱法宜遵。

    龍牡菟韭丸

    (證附) 房勞過度濁旋成,龍牡安神并秘精,韭子菟絲宜共入,腎虛能補可回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吳謙
  • 作者:
    顧錫
  •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作者:
  •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 作者:
    忽思慧。
  • 作者:
    賈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