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摘粹》 三消

    作者: 未知

    〔三消提綱〕 上熱傷津口渴饒,腹常饑餓屬中焦,再兼飲少溲多病,此證分明是下消。

    八味丸

    (證附) 燥熱曾傷肝肺經(jīng),腎脾二臟濕寒停,治宜澤地兼丹藥,附子山萸并桂苓。

    六味地黃加味湯

    (證附) 山萸山藥共丹皮,澤瀉茯苓肉桂施,再用地黃兼五味,下寒上熱病全醫(yī)。

    五苓證

    (方見傷寒) 渴思飲水覺心煩,小便不通是病源。散用五苓原有效,溫經(jīng)去濕妙難言。

    豬苓證

    (方見傷寒) 上渴下淋濕在中,更兼木郁燥生風(fēng),豬苓湯用原能治,去熱除邪水道通。

    桂附苓烏湯

    (證附) 桂附龍烏澤瀉良,茯苓牡蠣合干姜,水寒土濕全能治,小便頻消用此方。

    理中丸湯

    (證附 方見霍亂) 胃無津液責(zé)歸脾,水道不調(diào)肺病時(shí),惟有理中丸可用,加蔞倍術(shù)作湯宜。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