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身體痛,內(nèi)傷外感均有之。如身痛而拘急者,外感風寒也。身痛如受杖者,中寒也。身痛而重墜者,濕也。若勞力辛苦之人,一身酸軟無力而痛者,虛也。治法,風則散之,香蘇散。寒則溫之,理中湯。濕則燥之,蒼白二陳湯。虛則補之,補中益氣湯。大抵身痛多屬于寒,蓋熱主流通,寒主閉塞也。無論風濕與虛,挾寒者多,挾熱者少,治者審之。
香蘇散(見太陽證。
理中湯(見中寒。
蒼術二陳湯(即二陳湯加蒼術、白術,見類中。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習。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身體痛,內(nèi)傷外感均有之。如身痛而拘急者,外感風寒也。身痛如受杖者,中寒也。身痛而重墜者,濕也。若勞力辛苦之人,一身酸軟無力而痛者,虛也。治法,風則散之,香蘇散。寒則溫之,理中湯。濕則燥之,蒼白二陳湯。虛則補之,補中益氣湯。大抵身痛多屬于寒,蓋熱主流通,寒主閉塞也。無論風濕與虛,挾寒者多,挾熱者少,治者審之。
香蘇散(見太陽證。
理中湯(見中寒。
蒼術二陳湯(即二陳湯加蒼術、白術,見類中。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