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心悟》 丁字號方

    治咳嗽吐紅,漸成骨蒸勞熱之癥。如人胃強氣盛,大便結,脈有力,此陽盛生熱,法當清涼,清骨散主之。若胃虛脾弱,大便溏,脈虛細,此陰虛發(fā)熱,法當養(yǎng)陰,逍遙散、四物湯主之。若氣血兩虛而發(fā)熱者,八珍湯補之。若元氣大虛,變癥百出,難以名狀,不問其脈不論其病,但用人參養(yǎng)榮湯,諸癥自退。經(jīng)云∶甘溫能除大熱,如或誤用寒涼,反伐生氣多致不救。

    柴胡 白芍(各一錢) 秦艽(七分) 甘草(五分) 丹皮 地骨皮 青蒿 鱉甲(各一錢二分) 知母黃芩 胡黃連(各四分

    水煎服。

    加童便尤妙,凡逍遙、四物、八珍方內(nèi),皆可加入。

    逍遙散(方見類中)

    治肝經(jīng)血虛,煩躁,口渴,胸脅刺痛,頭眩,心悸,頰赤,口苦發(fā)熱盜汗,食少嗜臥。又治女人經(jīng)血不調(diào),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并治室女經(jīng)閉,痰嗽潮熱,肌瘦勞熱等證。

    大熟地(自制) 當歸 白芍(各一錢五分) 川芎(五分

    水煎服。

    加丹皮、麥冬、玉竹、山藥、茯苓,退虛熱至效。

    治氣血虛,發(fā)熱、潮熱。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炙) 熟地 當歸 白芍(各一錢) 川芎(五分

    棗二枚,水煎服。

    本方加黃 、肉桂,名十全大補湯。加丹皮、黑山梔、柴胡,名加味八珍湯。

    白芍(炒,二錢) 人參 黃 (蜜) 當歸 白術 熟地(各一錢五分) 甘草(炙) 茯苓 遠志(去心泡,各七分) 北五味 桂心 陳皮(各四分

    姜一片,棗二枚,水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