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抗細菌感染的免疫是指機體抵御細菌感染的能力,是由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共同協(xié)調(diào)來完成的。先天具有的非特異性免疫包括機體的屏障結構,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正常組織及體液中的抗菌物質(zhì);后天獲得的特異性免疫包括以抗體作用為中心的體液免疫和致敏淋巴細胞及其產(chǎn)生的淋巴因子為中心的細胞免疫。
病原菌侵入機體后,由于其生物學特性的不同,致病物質(zhì)的不同。機體對它們的免疫反應也各有差別。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抗細菌感染的免疫是指機體抵御細菌感染的能力,是由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共同協(xié)調(diào)來完成的。先天具有的非特異性免疫包括機體的屏障結構,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正常組織及體液中的抗菌物質(zhì);后天獲得的特異性免疫包括以抗體作用為中心的體液免疫和致敏淋巴細胞及其產(chǎn)生的淋巴因子為中心的細胞免疫。
病原菌侵入機體后,由于其生物學特性的不同,致病物質(zhì)的不同。機體對它們的免疫反應也各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