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查古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毒草)祛惡風頑痰頑毒
草烏頭(專入肝。兼入脾)。辛苦大熱。按書論此。惟長洲張璐辨之明晰。言此與射罔。乃至毒之物。(草烏系野所生。狀類川烏。亦名烏啄。姜汁炒。或豆腐煮。熬膏名射罔。敷箭。獸見血立死。)非若川烏頭附子之比。自非風頑急疾。不可輕投。此藥止能搜風勝濕。開頑痰。治頑瘡。以毒攻毒而已。本經(jīng)治惡風洗汗出。但能去惡風。而不能回陽可知。昔人病風癬。服草烏頭木鱉子藥過多。甫入腹。遂麻痹不救。烏附五種。主治攸分。附子大壯元陽。雖偏下焦。而周身內(nèi)外無所不至。天雄峻溫不減于附。而無頃刻回陽之功。川烏專搜風濕痛痹。卻少溫經(jīng)之力。側(cè)子善行四末。不入臟腑。草烏悍烈。僅堪外治。此烏附之同類異性者。至于烏啄。稟氣不純。服食遠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