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入門》 諸蟲

    作者: 李橚

    九蟲皆因臟氣弱,濕熱熏蒸痰瘀成;

    諸蟲皆因飲食不節(jié),或饑飽失宜,或過飧腥 炙爆,或鱉、莧同食,以致中脘氣虛不運而成積,積久成熱,濕熱熏蒸,痰與瘀血凝結(jié),隨五行之氣變化,而為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為螢是也。九蟲;一曰伏蟲,長四寸許,為諸蟲為長;二曰蛔蟲,長尺許,貫心即殺人;三曰白蟲,長一寸,母子相生,其形轉(zhuǎn)大而長,亦能殺人;四、肉蟲,狀如爛杏;五、肺蟲,其狀如蠶;六、 蟲,狀如蛤??;七、弱蟲,又名膈蟲,狀如瓜瓣;八、赤蟲,狀如生肉;九、蟯蟲,狀如菜蟲,形至細微。

    心煩咳嗽多嘔唾,

    肉蟲令人心煩滿悶;肺蟲令人咳嗽; 蟲令人嘔吐、呃逆、喜噦,嘈雜,受吃泥炭、生米、茶、鹽、姜、椒等物;弱蟲令人多唾。

    瘡癰痔漏與腸鳴。

    蟯蟲居廣腸,多則為痔,居則為癩。癰疽,疥,癬多蟲之為害。赤蟲令人腸鳴。

    又有感觸蠢動物,心腹刺痛藥不靈。

    或山潤蛇虺、水蛭遺精,誤飲其水,或草木果品,蟲聚其毒,誤食以致心腹刺痛,或引腰脅,時作時至,諸藥不效,乃蟲證也,雄砂丸止之。

    婦人鬼胎兒血鱉,

    婦人經(jīng)閉,腹大僅一月間便能動作,乃至過期不產(chǎn),或有腹痛,此必蟲證,雄砂丸,或萬應(yīng)丸主之。血鱉小兒最多,大人間有,蓋鱉因積瘀而成故也,追蟲打鱉丸;不敢下者,釣蟲黑白丸亦好。但釣后,須服調(diào)脾和胃藥。

    眼鼻下黑蟹爪明。

    凡蟲證,眼眶、鼻下青黑,面色痿黃,臉上有幾條血絲,如蟹爪分明,飲食不進,肌肉不生,沉重寒熱,若不早治,相生不已,貫心殺人。

    傳尸癆蟲十八種,

    傳尸自上注下,病與前人相似,故又曰疰?;獨w于元陽之內(nèi),變幻種類最多,古謂第一代蟲,如嬰兒或如鬼,或如蛤蟆,遇丙丁日食起,醉歸心俞。第二代蟲,如亂發(fā),或如守宮,或如蜈蚣,或如蝦,遇庚辛日食起,醉歸肺俞。第三代蟲,如蛟如蟻,或如蜣螂,或如刺 ,遇庚辛日食起,醉歸厥陰。第四代蟲,如亂絲,或發(fā)豬肝,或如蚯蚓、如蛇,遇戊己日食起,醉歸脾俞。第五代蟲 ,如鱉、龜,或有頭無足,或有足無頭,或如鼠,或如精血,遇甲乙日食起,醉歸肝俞。第六代蟲,如馬尾,有兩條,一雌一雄,或如鱉,有頭、足、尾,或如爛面,或長或短,遇丑亥日食起,醉歸腎俞,周而復(fù)胎。

    凡取癆蟲,根據(jù)五臟方選用,必俟其大醉日方可取之。取后,隨補各臟,如取脾蟲后,則補脾;取腎蟲后,則補腎。若病甚者,不分臟腑,只用追病用以斷其根。又有輕者,只用鰻鱺魚煮食,或紫河車丹。陽虛者,金液丹最妙。取癆蟲法∶先令病家,用皮紙糊一密室,不留些罅隙,擇一老成人,過遞以安息香水,灑其過遞之人身,以雄黃、雌黃涂耳目口鼻上,安排鐵鉗一把,布巾一幅,用香油二斤,以鍋盛頓,微煎冷沸,仍用高桶一個,以鍛石在桶內(nèi),生布巾蓋桶口,俟月初蟲頭向上,卻服取蟲藥,五更初一服,五更三點時一服。服藥后,腹中疼痛如刀斧劈,不妨,至巳時,必須下蟲,或取下臭穢膠漆,或吐瀉膿血、瘕塊,皆于灰桶中。其蟲或從汗出,紫蠶苗狀,或從耳、鼻、口中出,或小便中出,異般形狀不一,或青黑,或黃紅。大者,急用鐵鉗取入油中煎,當(dāng)日將油紙裹蟲入瓦罐內(nèi),鍛石填實,埋于深山遠僻之處,免再染人。其患人衣、被、床、席,并皆棄去,醫(yī)人分付藥后,亦須遠避。其取下蟲色白者,食臟腑脂膏,可三十日服藥補之;蟲色黃赤者,食人血肉,可六十日服藥補之;蟲色紫黑者,食人精髓,病傳至腎,可謂極矣,冀其萬一,或為子孫除害則可,又蟲頭白者,亦難治,此危氏說也,丹溪謂不必深泥。

    居肺咯血必損聲。

    癆蟲須分五臟,嘗居肺間,正所謂膏之上,肓之下,針之不到,藥之不行,只宜早灸膏肓、四花為佳。若蝕肺系,則咯血吐痰,聲嘶,思食無厭,病患至此,未易治療。又有應(yīng)聲蟲,每語,喉中如有物作聲相應(yīng)者,有人教誦本草,至雷丸則無聲,乃頓服數(shù)枚而愈。狐惑、蠱疰見各條。

    虛先溫補后追逐,

    體虛者,俱宜先用溫補,扶其元氣,然后用王道之藥,佐以一、二殺蟲之劑,如化蟲丸,使君子丸、五膈下氣丸之類;或追蟲后,而繼以溫補亦可,不然,則蟲去而元氣亦散矣。

    實則吐下量全行。

    體實蟲攻上膈,心腹 痛,用樟木屑濃煎湯,服之大吐,吐蟲痛減后,煎甘草湯與之和胃。如有積自吐蟲者,用黑錫灰、檳榔等分為末,米飲下。下蟲,用追蟲丸;取積藥,苦楝根湯、萬應(yīng)丸、萬病解毒丹,量體選用。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張驥
  • 作者:
    周學(xué)海
  • 作者:
    賀龍驤
  • 作者:
    吳道源
  •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dǎo)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xué)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
  • 作者:
    凌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