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薊根小大甘平論,破血還以養(yǎng)血元,大者能兼補下氣,治帶安胎消腫 ,小者專主九竅血,只寬胸隔退熱煩。
出北地薊門者勝。薊,冀也。熱則冀?jīng)觯鋭t冀和,弱則冀強,亂則冀治。大薊,大有所冀也;小薊,小有所冀也。二薊無毒。俱治吐嘔衄血、暴下血、血崩及九竅出血,金瘡流血不止,乃破瘀血,止新血之劑。故經(jīng)云∶養(yǎng)精保血。大薊,治血之外兼能補養(yǎng)下氣,治女子赤白沃帶、胎動下血,療癰惡瘡。古有陰冷囊腫、疼痛欲死、不眠,煮汁服之立瘥。葉,治腸癰腹臟瘀血、血暈、撲損,生擂酒并小便任服。小薊,力微,治血之外只能開胃,寬胸膈,退熱煩及衄、鼻塞不能而已。大薊,高三四尺,葉皺;小薊,高一尺許,葉不皺為異,亦可為蔬。四月采苗,九月采根,洗凈陰干,微焙,亦可生搗汁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薊根小大甘平論,破血還以養(yǎng)血元,大者能兼補下氣,治帶安胎消腫 ,小者專主九竅血,只寬胸隔退熱煩。
出北地薊門者勝。薊,冀也。熱則冀?jīng)觯鋭t冀和,弱則冀強,亂則冀治。大薊,大有所冀也;小薊,小有所冀也。二薊無毒。俱治吐嘔衄血、暴下血、血崩及九竅出血,金瘡流血不止,乃破瘀血,止新血之劑。故經(jīng)云∶養(yǎng)精保血。大薊,治血之外兼能補養(yǎng)下氣,治女子赤白沃帶、胎動下血,療癰惡瘡。古有陰冷囊腫、疼痛欲死、不眠,煮汁服之立瘥。葉,治腸癰腹臟瘀血、血暈、撲損,生擂酒并小便任服。小薊,力微,治血之外只能開胃,寬胸膈,退熱煩及衄、鼻塞不能而已。大薊,高三四尺,葉皺;小薊,高一尺許,葉不皺為異,亦可為蔬。四月采苗,九月采根,洗凈陰干,微焙,亦可生搗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