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在處有之,高七八寸,葉尖如小匙頭,實如松子,四月開花黃紫色,本名剪金花。因蜀主素好此花,后因降宋遷汴,人言此花曰王不留行。味苦甘,氣平。無毒。陽中之陰也。止心煩鼻衄,除諸風痙風痹內寒,金瘡止血,逐痛出刺,癰疽惡瘡 乳發(fā)背游風風疹。通血脈,調月經,催難產,下乳汁。三月收苗,五月收子,蒸兩時,入漿水浸一宿,取出焙干用。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在處有之,高七八寸,葉尖如小匙頭,實如松子,四月開花黃紫色,本名剪金花。因蜀主素好此花,后因降宋遷汴,人言此花曰王不留行。味苦甘,氣平。無毒。陽中之陰也。止心煩鼻衄,除諸風痙風痹內寒,金瘡止血,逐痛出刺,癰疽惡瘡 乳發(fā)背游風風疹。通血脈,調月經,催難產,下乳汁。三月收苗,五月收子,蒸兩時,入漿水浸一宿,取出焙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