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從眾錄》 赤白濁

    作者: 陳修園

    濁者,混濁之謂也。方書多責(zé)之腎,而余獨求之脾。蓋以脾主土,土病濕熱下注,則為濁病。濕勝于熱則為白,熱勝于濕則為赤。治之之法,不外導(dǎo)其濕熱,濕熱去而濁自清矣,蒼白二陳湯加黃柏、石菖蒲、萆 主之。久患不愈,宜求之腎。以二妙地黃丸,與萆厘清飲間服。又《內(nèi)經(jīng)》云∶中氣虛而溺為之變,宜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加減主之。又有命門火衰,氣不攝精,致敗精為濁,宜以八味溫其命火,加菟絲子、車前子導(dǎo)其敗精??傊?,濁出精竅,與淋出溺竅者不同。病之稍久,宜固腎不宜利水,此要旨也。(茯菟丸、水陸二仙丹之類皆固腎藥。)

    蒼白二陳湯

    蒼術(shù)(鹽水炒) 白術(shù) 茯苓 半夏(各二錢) 陳皮 甘草 黃柏(各一錢) 萆 (三錢) 石菖蒲(八分)

    水煎,空心服。如赤濁,加連翹一錢五分、丹參二錢、蓮子心五分;如脈弦脅痛,為肝火,加龍膽草、梔子各一錢;如口渴、氣喘、脈澀,是為肺火,加麥冬三錢、桑白皮、紫菀各二錢五分;如咽痛、脈沉,為腎火,加元參三錢。

    次男元犀按∶此方妙在半夏,升清降濁,熟讀《本草經(jīng)》者自知。

    二妙地黃丸(《馮氏錦囊》)

    熟地(四兩) 山萸 蒼術(shù)(鹽水炒) 山藥(各二兩) 茯苓 丹皮 澤瀉 黃柏(秋石水浸,炒,各一兩五錢)

    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錢。日二服,鹽湯下。或加牡蠣二兩、益智仁一兩、菟絲子一兩、車前子七錢。

    萆 厘清飲(方見《時方》) 治真元不固,赤白濁。

    將軍蛋方

    治白濁,兼治夢遺。

    生大黃(三分,研末) 生雞子(一個)

    將雞子頂尖上敲破一孔,入大黃末在內(nèi),紙糊炊熟,空心吃之,四五朝即愈。

    龍牡菟韭丸

    治色欲過度,赤濁白濁,小水長而不痛,并治婦人虛寒、淋帶崩漏等癥。

    生龍骨(水飛) 牡蠣(水飛) 生菟絲粉 生韭子粉上四味,各等分,不見火,研細(xì)末,干面冷水調(diào)漿為丸。每服一錢,或至三錢,晚上陳酒送下,清晨服亦可。

    蠶砂黃柏湯

    治遺精、白濁有濕熱者。

    生蠶砂(一兩) 生黃柏(一錢)

    二味共研末,空心開水下三錢,六七服即愈。

    白果蛋方

    治白濁。

    用頭生雞子一個,開一小孔,入生白果肉二枚,飯上蒸熟,每日吃一個,連吃四五次,即愈。

    龍骨韭子湯

    治遺精滑失。

    白龍骨(一兩,研末) 韭子(炒,一合)

    上為末,空心陳酒調(diào)服三錢。

    小菟絲石蓮?fù)?/strong>

    治女癆疸及遺精、白濁、崩中、帶下諸證。

    菟絲子(五兩,酒浸,研) 石蓮肉(二兩) 白茯苓(一兩,蒸)

    上為細(xì)末,山藥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蚓苹螓}湯空心送下,如腳無力,木瓜湯下。晚食前再服。

    龍蓮芡實丸(各見《種福堂》)

    治精氣虛,滑遺不禁。

    龍骨 蓮須 芡實 烏梅肉上等分為末,用山藥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