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軒岐救正論》 奸醫(yī)

    作者: 蕭京

    薛氏醫(yī)案云辛丑年余在嘉興屠漸山第有林二守不時昏憒.請余治之.譫語不絕.脈洪大.按之如無.此陽虛之病也.當用參附湯治之.有原醫(yī)者陽喜而迎曰.先得我心所同然.遂服之.即靜睡而進食午后再劑神思如故.其脈頓斂.余返后.又詐云用附子多矣.吾以黃連解之.陰仍用參附湯.竊觀仲景先生治傷寒云桂枝下咽.陽盛則斃硝黃入胃.陰盛乃亡.不辨而自明矣.吾恐前言.致誤患者.故表而出之.此立齋先生言也.愚以為此乃奸詭小人.推是念.何啻專務排擠操心讒妒已哉.或有窺病家之豐實.則朋謀而索質(zhì).假危言以示嚇者.或病本易治.故投峻劑.致令變癥驚惶.從中詐財者.或病屬危急.誘利不遂.姑投緩劑.因致因循誤死者.或值內(nèi)亂之家.孤孽之子. 墻競.產(chǎn)房帷妒寵.訐訟挾讎者乘病圖害假手進毒若輩唯利是圖絕人之嗣喪人之生既壞心術復壞仁術密藏陷阱殘忍窮HT 奸孰奸于此乎古人教人延醫(yī)煎藥必素親信者始可托.旨深矣.其操危慮患之夫.尤當謹毖.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汪讱庵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