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續(xù)名醫(yī)類案》 語遲行遲

    作者: 魏之琇

    龔子才治一小兒,五歲不能言,咸以為廢人矣。視其形瘦痿,乃肺腎不足。遂以六味丸加五味、鹿茸,及補中益氣加五味,兩月余,形氣漸健。將半載,始能言一二言,至年許,始聲音明亮。

    一富翁子,年八歲不能步履,緣過惜不能得土氣,致肌肉軟脆,筋骨柔弱。用黃土入于夾襖內(nèi)與穿,同服地黃丸加人參、鹿茸、牛膝、虎脛骨,未半料已能行矣。

    薛立齋治一小兒患泄瀉,聲音不亮。雜用清熱等劑,聲音如啞,飲食少思,去后多在清晨。朝用地黃丸加五味,夕用補中益氣湯,其泄頓止。卻專服前丸,不兩月,其言漸亮,遂全愈矣。

    一小兒三歲,言步未能,牙發(fā)稀少,體瘦骨立,發(fā)熱作渴,目睛黑少,服肥兒丸不應(yīng),此腎虛疳癥也。前丸乃脾胃經(jīng)之藥,久服則腎益虛,而疳益甚。不信,果牙發(fā)漸落。用六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半載而痊。

    一小兒體瘦,腿不能行步,齒不堅固,發(fā)稀短少,屬足三陰虛,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半年悉愈,形體充實。

    一小兒七歲,體細短寸許,不良于行,目睛白多,或有盜汗,發(fā)黃成穗,用地黃丸加鹿茸、五味為主,佐以補中益氣散,半載行履如故。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