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萬密齋治汪氏子,痘靨后,忽然悶絕,目閉口合,令作調元湯加麥冬,濃煎灌之,又與粥湯遂愈。此正氣素弱,邪氣方盛,壯火食氣,氣益弱矣。今邪氣既退,正氣將生,乃否極泰來之兆,所以戒勿擾亂,待其自蘇。
人不知此,卒見悶絕,或呼喚抱持,神氣一散,不救者多矣?;蛑^恐有余毒。曰∶余毒有三,一曰疥,二曰癰,三曰目赤,未聞有昏瞀也。凡痘瘡或出不盡,發(fā)不透,或空殼無水,或清水非膿,則有余毒。今起發(fā)胖壯,膿漿飽滿,何余毒之有哉?
《醫(yī)學入門》(公元 1624 年)明.李榳著。八卷。內容為臟腑圖,明以前醫(yī)家簡介,經絡、臟腑、診斷、針灸、本草、外感、內傷、雜病、婦幼、外科、用藥賦、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習醫(yī)規(guī)格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萬密齋治汪氏子,痘靨后,忽然悶絕,目閉口合,令作調元湯加麥冬,濃煎灌之,又與粥湯遂愈。此正氣素弱,邪氣方盛,壯火食氣,氣益弱矣。今邪氣既退,正氣將生,乃否極泰來之兆,所以戒勿擾亂,待其自蘇。
人不知此,卒見悶絕,或呼喚抱持,神氣一散,不救者多矣?;蛑^恐有余毒。曰∶余毒有三,一曰疥,二曰癰,三曰目赤,未聞有昏瞀也。凡痘瘡或出不盡,發(fā)不透,或空殼無水,或清水非膿,則有余毒。今起發(fā)胖壯,膿漿飽滿,何余毒之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