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休克是較重的創(chuàng)傷、出血、劇痛和細菌感染時出現(xiàn)的一處全身性嚴重致命反應,如不能正確急救即有生命危險。迄今醫(yī)學界解釋休克的理論為“微循環(huán)障礙所致”。微循環(huán)是指血管口徑小于200微米以睛的網絡毛細血管。維持微循環(huán)政黨流通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全身血管內有充足血量。第二是心臟每次搏出足夠的血量。第三是微小的動脈收縮力正常。不論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發(fā)生致命休克。休克可分為以下6種。
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丟失大量體液面發(fā)生如外傷或內臟大量出血,急劇嘔吐、腹瀉等,都會使毛細血管極度收縮、擴張或出現(xiàn)缺血和淤血。
感染性休克—由病毒、細菌感染引起,如休克性肺炎、中毒性痢疾、敗血癥、暴發(fā)性流腦等。
心源性休克—因心臟排血量急劇減少所致如急性心肌梗塞,嚴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炎等。
過敏性休克—因人體對某種藥物或物質過敏引起,如青霉素、抗毒血清等??稍斐伤查g死亡。
神經性休克—由強烈精神刺激、劇烈疼痛、脊髓麻醉意外等而發(fā)病。
創(chuàng)傷性休克—常骨折、嚴重的撕裂傷、擠壓傷,燒傷等引起。
一、判斷
1.問病史。
2.皮膚濕冷、出汗、面色蒼白或青紫、表情淡漠是微循環(huán)血流不足的表現(xiàn)。
3.心率加快、脈搏細弱,是休克的預兆;煩躁不安、反應遲鈍、昏迷,是心腦缺血的表現(xiàn)。
4.聽血壓下降,收縮壓降至10.7kPa(80mmHg)以上。
5.壓迫正常前臂或下垂前臂時,手背的靜脈怒張鼓起,休克時則無此現(xiàn)象;壓迫正常人的指甲背部,放松后血色即恢復,3秒鐘后不見血色恢復而呈紫色者是休克的表現(xiàn)。
6.其他:嚴重口渴、尿少、血壓測不到等。
二、急救
1.若為嚴重的創(chuàng)傷時,應立即止血、止痛、包扎、固定。
2.平臥于空氣流通處,下肢抬高30°,頭部放低,并用冷水打濕毛巾敷頭,以利靜脈血液回流。
3.保持呼吸通暢,松解腰帶、領帶、及衣扣,及時清除口鼻中嘔吐物。
4.方便時立即吸氧,保持安靜,止痛,保暖,少搬動。
5.意識清楚時,給熱茶、姜湯水。
6.運送途中平穩(wěn),少搬動,頭低腳高,保暖。
7.疼痛時,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或強痛定50mg,吸氧,補液;過敏所致者立即停用致敏藥,平臥,頭低足高,肌肉注射腎上腺素1mg,或異丙嗪50mg,或地塞米松10mg,就地搶救;心源性休克者原則不不能搬動,應吸氧,胸外按壓心臟,速請醫(yī)生;感染性休克者安靜平臥,頭低足高,盡快送急救站、醫(yī)院治療。
8.抗休克褲廣泛使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性休克的急救轉運。頭、胸外傷引起的休克慎用。心臟壓迫和張力性氣胸禁忌使用。
9.盡快消除病因,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搶治時,不能墨守“先搶救后手術”的常規(guī)。例如:控制內臟大出血,修補臟器穿也,切除壞死腸管,整復腸扭轉,引流體腔大量膿汁等都應及時處理。補充足夠的體液容量,輸血、輸液是根本的急救措施。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休克是較重的創(chuàng)傷、出血、劇痛和細菌感染時出現(xiàn)的一處全身性嚴重致命反應,如不能正確急救即有生命危險。迄今醫(yī)學界解釋休克的理論為“微循環(huán)障礙所致”。微循環(huán)是指血管口徑小于200微米以睛的網絡毛細血管。維持微循環(huán)政黨流通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全身血管內有充足血量。第二是心臟每次搏出足夠的血量。第三是微小的動脈收縮力正常。不論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發(fā)生致命休克。休克可分為以下6種。
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丟失大量體液面發(fā)生如外傷或內臟大量出血,急劇嘔吐、腹瀉等,都會使毛細血管極度收縮、擴張或出現(xiàn)缺血和淤血。
感染性休克—由病毒、細菌感染引起,如休克性肺炎、中毒性痢疾、敗血癥、暴發(fā)性流腦等。
心源性休克—因心臟排血量急劇減少所致如急性心肌梗塞,嚴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炎等。
過敏性休克—因人體對某種藥物或物質過敏引起,如青霉素、抗毒血清等??稍斐伤查g死亡。
神經性休克—由強烈精神刺激、劇烈疼痛、脊髓麻醉意外等而發(fā)病。
創(chuàng)傷性休克—常骨折、嚴重的撕裂傷、擠壓傷,燒傷等引起。
一、判斷
1.問病史。
2.皮膚濕冷、出汗、面色蒼白或青紫、表情淡漠是微循環(huán)血流不足的表現(xiàn)。
3.心率加快、脈搏細弱,是休克的預兆;煩躁不安、反應遲鈍、昏迷,是心腦缺血的表現(xiàn)。
4.聽血壓下降,收縮壓降至10.7kPa(80mmHg)以上。
5.壓迫正常前臂或下垂前臂時,手背的靜脈怒張鼓起,休克時則無此現(xiàn)象;壓迫正常人的指甲背部,放松后血色即恢復,3秒鐘后不見血色恢復而呈紫色者是休克的表現(xiàn)。
6.其他:嚴重口渴、尿少、血壓測不到等。
二、急救
1.若為嚴重的創(chuàng)傷時,應立即止血、止痛、包扎、固定。
2.平臥于空氣流通處,下肢抬高30°,頭部放低,并用冷水打濕毛巾敷頭,以利靜脈血液回流。
3.保持呼吸通暢,松解腰帶、領帶、及衣扣,及時清除口鼻中嘔吐物。
4.方便時立即吸氧,保持安靜,止痛,保暖,少搬動。
5.意識清楚時,給熱茶、姜湯水。
6.運送途中平穩(wěn),少搬動,頭低腳高,保暖。
7.疼痛時,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或強痛定50mg,吸氧,補液;過敏所致者立即停用致敏藥,平臥,頭低足高,肌肉注射腎上腺素1mg,或異丙嗪50mg,或地塞米松10mg,就地搶救;心源性休克者原則不不能搬動,應吸氧,胸外按壓心臟,速請醫(yī)生;感染性休克者安靜平臥,頭低足高,盡快送急救站、醫(yī)院治療。
8.抗休克褲廣泛使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性休克的急救轉運。頭、胸外傷引起的休克慎用。心臟壓迫和張力性氣胸禁忌使用。
9.盡快消除病因,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搶治時,不能墨守“先搶救后手術”的常規(guī)。例如:控制內臟大出血,修補臟器穿也,切除壞死腸管,整復腸扭轉,引流體腔大量膿汁等都應及時處理。補充足夠的體液容量,輸血、輸液是根本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