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查古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味甘、辛,溫,無毒。主心腹脹滿,下氣,消食,調(diào)味用之,香似橘皮,而無苦味。
生水澤旁,苗似鬼針、 菜等,花青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fēng)子。(新附)
卷第十八【菜下】味甘,寒,無毒。主消渴,熱痹。
性寒,又云冷,補,下氣,雜鯉魚作羹,亦逐水。而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啖也。
〔謹(jǐn)案〕 久食大宜人。合鮒魚為羹,食之,主胃氣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此應(yīng)在上品中名絲 ,味甜,體軟;霜降以后,至十二月,名環(huán) ,味苦,體澀,取以為羹,猶勝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