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柴胡(去苗)、干葛、荊芥(去梗)、赤芍藥、石膏,各一錢半。前胡(去苗)、升麻、桑白皮、黃芩,各一錢。
治時(shí)行瘟疫,壯熱惡風(fēng),頭痛體疼,鼻塞咽干,咳嗽涕唾稠黏。
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豆豉二十粒,煎至一鐘,不拘時(shí)服。
柴胡(去蘆)、前胡(去蘆)、干葛、石膏(煅)、赤芍藥,各十兩。升麻五兩,荊芥(去梗)七兩半,黃芩(去粗皮)、桑白皮,各六兩半。
上俰咀。
治時(shí)行瘟疫,壯熱惡風(fēng),頭痛體疼,鼻塞咽干,心胸?zé)M,寒熱往來,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豉十馀粒,同煎一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小兒更量大小加減。
柴胡、黃芩、半夏、升麻、干葛、枳實(shí)、桔梗、知母、貝母、玄參、桑皮、甘草。
上銼1劑。
傷寒咳嗽聲嘶,或咽喉痛。
加生姜3片,水煎,溫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柴胡(去苗)、干葛、荊芥(去梗)、赤芍藥、石膏,各一錢半。前胡(去苗)、升麻、桑白皮、黃芩,各一錢。
功能主治治時(shí)行瘟疫,壯熱惡風(fēng),頭痛體疼,鼻塞咽干,咳嗽涕唾稠黏。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豆豉二十粒,煎至一鐘,不拘時(shí)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柴胡升麻湯處方柴胡(去蘆)、前胡(去蘆)、干葛、石膏(煅)、赤芍藥,各十兩。升麻五兩,荊芥(去梗)七兩半,黃芩(去粗皮)、桑白皮,各六兩半。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時(shí)行瘟疫,壯熱惡風(fēng),頭痛體疼,鼻塞咽干,心胸?zé)M,寒熱往來,痰盛咳嗽,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豉十馀粒,同煎一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小兒更量大小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古今醫(yī)鑒》卷三:柴胡升麻湯處方柴胡、黃芩、半夏、升麻、干葛、枳實(shí)、桔梗、知母、貝母、玄參、桑皮、甘草。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傷寒咳嗽聲嘶,或咽喉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溫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