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新修本草》 桑根白皮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

    味甘,寒,無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bǔ)虛,益氣。去肺中水氣,止唾血,熱渴,水腫,腹?jié)M,顱脹,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縫創(chuàng)。采無時。出土上者殺人。續(xù)斷、桂心、麻子為之使。葉,主除寒熱,出汗。汁,解蜈蚣毒。

    桑耳,味甘,有毒。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積聚,腹痛,陰陽寒熱無子,療止久泄,益氣不饑。其金色者,療 痹飲,積聚,腹病,金創(chuàng)。

    一名桑茵,一名木麥。五木耳名 ,益氣不饑,輕身強(qiáng)志。生犍為山谷。六月多雨時采木耳,即曝干。

    東行桑根乃易得,而江邊多出土,不可輕信。桑耳,《斷谷方》云∶木 又呼為桑上寄生,此云五木耳,而不顯四者是何木?案老桑樹生燥耳,有黃、赤、白者,又多雨時亦生軟濕者,人采以作菹,皆無復(fù)藥用。

    〔謹(jǐn)案〕檸耳,人常食;槐耳,用療痔;榆、柳、桑耳,此為五耳,軟者并堪啖。桑椹,味甘,寒,無毒,單食,主消渴;葉,味苦、甘,寒,有小毒。水煎灰等,同滅痣疵黑子,蝕惡肉。煮小豆,大下水脹。敷金創(chuàng)止血,生肌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