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咸,寒,無毒。主頭風(fēng),黃膽,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chǎn)后余痛。生五月采根,陰干。
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 近道處處有,以蜀中者為良。俗呼為白羊蘚,氣息正似羊膻,或名白膻。
〔謹案〕此藥葉似茱萸,苗高尺余,根皮白而心實,花紫白色。根宜二月采,若四月、五月采,便虛惡也。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苦、咸,寒,無毒。主頭風(fēng),黃膽,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chǎn)后余痛。生五月采根,陰干。
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 近道處處有,以蜀中者為良。俗呼為白羊蘚,氣息正似羊膻,或名白膻。
〔謹案〕此藥葉似茱萸,苗高尺余,根皮白而心實,花紫白色。根宜二月采,若四月、五月采,便虛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