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品方》 治妊胎諸方

    作者: ?

    凡婦人虛羸,血?dú)獠蛔?,腎氣少弱,或當(dāng)風(fēng)取冷太過(guò),心下有淡水者,欲有胎便喜病阻。

    何謂欲有胎?其人月水尚來(lái),顏色肌膚如常,而沉重憒悶,不用飲食,不知其患所在,脈理順時(shí)平和,則是欲有胎也。如此經(jīng)二月日后,便常不通,即結(jié)胎也。

    阻病者,患心中憒憒,頭重眼眩,四肢沉重懈墮,不欲執(zhí)作,惡聞食氣,欲啖咸酸果實(shí)。

    多臥少起,世謂惡食,其至三四月日已上皆大劇,吐逆,不能自勝舉也。此由經(jīng)血既閉,水漬于臟,臟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也。血脈不通,經(jīng)絡(luò)否澀,則四肢沉重,挾風(fēng)則頭目眩也。覺(jué)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湯,數(shù)劑后將茯苓丸。淡水消除,便欲食也。

    既得食力,體強(qiáng)氣盛,力足養(yǎng)胎,母便健矣。古今治阻病方有數(shù)十首,不問(wèn)虛實(shí)冷熱長(zhǎng)少殆死者,活于此方。

    半夏茯苓湯,治妊身阻病,心中憒悶,空煩吐逆,惡聞食氣,頭重,四肢百節(jié)疼煩沉重,多

    半夏(五兩) 生姜(五兩) 茯苓(三兩) 旋復(fù)花(一兩) 橘皮(二兩) 細(xì)辛(二兩) 芎(二兩) 人參(二兩) 芍藥(二兩) 干地黃(三兩) 澤瀉(二兩) 甘草(二兩)

    凡十二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積日月不得治,及服藥冷熱失候,病變客熱,煩渴,口生瘡者,除橘皮、細(xì)辛,用前胡、知母各二兩。若變冷下者,除干地黃、用桂肉二兩。若食少胃中虛生熱,大行閉寒,小行赤少者,宜加大黃三兩,除地黃加黃芩一兩,余藥根據(jù)方。服一劑得下后消息者,氣力冷熱,更增損方,調(diào)定即服一劑湯,便急將茯苓丸,令得能食,便強(qiáng)健也。

    茯苓丸,治妊身阻病,患心中煩悶,頭重眩目,憎聞飯氣,便嘔逆吐悶顛倒,四肢委熱,不自勝持,服之即效,要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后將茯苓丸也。

    茯苓(一兩) 人參(二兩) 桂肉(二兩) 干姜(二兩) 半夏(二兩) 橘皮(一兩) 白術(shù)(二兩) 枳實(shí)(二兩) 葛根屑(一兩) 甘草(二兩)

    凡十物,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二十丸,漸至三十丸,日三。

    治妊娠五月日,舉動(dòng)驚愕,動(dòng)胎不安,下在小腹,痛引腰胳,小便疼,下血,安胎當(dāng)歸#

    方。

    當(dāng)歸 阿膠(炙) 芎 人參(各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艾(一虎口)

    上六味,切,以酒、水各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三服,腹中當(dāng)小便緩瘥也。

    治妊娠重下,痛引腰背,安胎止痛湯方。

    當(dāng)歸 膠(炙) 干地黃 黃連 芍藥(各一兩) 雞子(一枚) 秫米(一升)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攪雞子令相得,煮秫米令如蟹目沸,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忌蕪荑。

    膠艾湯,治損動(dòng)母,去血腹痛方。

    膠(一斤,炙) 艾葉(一莒)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安胎寄生湯,治流下方。

    桑上寄生(五分) 白術(shù)(五分) 茯苓(四分) 甘草(十分,炙)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若人壯者,可加芍藥八分、足水二升。

    若胎不安,腹痛端然有所見(jiàn),加干姜四分,即安。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

    苧根湯,治勞損動(dòng)胎,腹痛去血,胎動(dòng)向下方。

    苧根 干地黃(各二兩) 當(dāng)歸 芍藥 阿膠(炙) 甘草(炙,各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蕪荑治妊娠數(shù)月日,猶經(jīng)水時(shí)時(shí)來(lái)者,名曰漏胞;苦因房室勞有所去,名曰傷胎,視說(shuō)要知如此,小豆散治數(shù)傷胎將用之方。

    赤小豆(五升,濕地種之令生牙,干之)。

    上一物,下篩,懷身數(shù)月日,經(jīng)水尚來(lái),以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得效便停。

    治妊身腹中冷,胎不安方。

    甘草 當(dāng)歸(各二兩) 干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母有勞熱,動(dòng)胎,胎不安,去血,手足煩方。

    生甘竹皮(二升) 當(dāng)歸(二兩) 芎 (一兩) 黃芩(半兩)

    凡四物,以水一斗,煮竹皮取六升汁,去滓納煎,取三升,分三服。

    治妊身心腹刺痛方。

    鹽燒令赤熟,三指撮,酒服之,立瘥。

    又方

    燒棗十四枚,冶末,以小便服之,立愈。

    治妊身腰痛如折方。

    大豆三升,以酒三升,煎取二升,服之。

    治妊娠患子淋,宜下,地膚大黃湯。

    地膚草 大黃(各三兩) 知母 黃芩 茯苓(一作豬苓) 芍藥 枳實(shí)(炙) 升麻 通草 甘草(炙,各二兩)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后淋不好瘥,還飲地膚葵根汁。忌海藻、菘菜、酢物。

    又方

    豬苓(五兩)

    上一味,搗篩,以白湯三合和一方寸匕為一服,漸至二匕,日三夜二盡。不差,宜轉(zhuǎn)下之,服甘遂散。

    治妊娠子淋,大小便并不利,氣急,已服豬苓散不瘥,宜服甘遂散下之方。

    太山赤皮甘遂(二兩)

    上一味,搗篩,以白蜜二合和,服如大豆粒,多覺(jué)心下煩,得微下者,日一服之,下后還將豬苓散;不得下,日再服,漸加,可至半錢(qián)匕,以微下為度,中間將豬苓散、黃柏寄生湯,在治子淋方中。

    治妊娠患子淋,小便數(shù),出少,或熱痛酸疼及足煩,地膚飲方。

    地膚草三兩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日一劑。

    治妊娠忽悶,眼不識(shí)人,須臾醒,醒復(fù)發(fā),亦仍不醒者,名為 病,亦號(hào)子癇病,亦號(hào)子冒,葛根湯。若有竹近可速辦者,當(dāng)先作瀝汁,后辦湯也;其竹遠(yuǎn)不可即辦者,當(dāng)先辦湯。

    此二治會(huì)得其一種。其竹瀝偏治諸痙絕起死也,非但偏治妊娠產(chǎn)婦絕死者有效,小兒忽癇痙金瘡,治之亦驗(yàn)。作竹瀝法

    取新伐青淡竹斷之,除兩頭節(jié),留中央一節(jié),作片,以磚并側(cè),令竹兩頭虛,布列其上,燒中央,兩頭汁出,以器承之,取服。

    主痙至冒葛根湯,治妊娠臨月,因發(fā)風(fēng)痙,忽悶憒不識(shí)人,吐逆眩倒,小醒復(fù)發(fā),名為

    子癇病方。

    貝母 葛根 牡丹(去心) 木防己 防風(fēng) 當(dāng)歸 芎 桂肉(切,熬) 茯苓 澤瀉 甘草(炙,各二兩) 獨(dú)活 石膏(碎) 人參(各三兩)

    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二服。貝母令人易產(chǎn),若未臨月者升麻代之。

    忌海藻,菘菜、酢物。

    治妊娠得病,事須去胎方。

    麥 一升,末,和煮二升,服之即下,神效。

    又方

    七月七日法曲三升,煮兩沸,宿不食,旦頓服即下。

    治羸人欲去胎方。

    甘草(炙) 干姜 人參 芎 生姜 桂心 蟹爪 黃芩(各一兩)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婦人得溫病,欲去腹中胎方。

    取雞子一枚扣之,以三指撮鹽,量雞子中,服之立出。

    又方

    取井底泥,手書(shū)其腹,立出,神良。

    治妊婦日月未至,欲產(chǎn)方。

    搗知母和蜜為丸,如梧子,服一丸,痛不止,更服一丸。

    治妊身欲去之,并斷產(chǎn)方。

    栝蔞 桂心(各三兩) 豉(一升)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

    又方

    附子二枚,搗為屑,以淳苦酒和,涂之右足,去之,大良。

    斷產(chǎn)方。

    故布方圓一尺,燒屑,以酒飲服之,終身不產(chǎn)。

    治月未足,胎死不出,母欲死方。

    大豆醋煮,服三升,死兒立出,分二服之。

    又方

    桃白皮如梧子大,服一丸,立出。

    又方

    好書(shū)墨三寸,末,頓服。

    又方

    鹽一升,雞子二枚和,頓服之。

    又方

    瞿麥一把,煮令二三沸,飲其汁,立產(chǎn)。一方下篩,服方寸匕。

    治子死腹中方。

    服水銀二兩,立出。

    又方

    搗芎 ,酒服方寸匕,神良。

    又方

    蟻室土三升,熬令熱,袋盛 心下,胎即下。

    又方

    灶中黃土三指撮,酒服之,立出。

    治母子俱死者,產(chǎn)難及胎不動(dòng)轉(zhuǎn)者方。

    榆白皮(三兩) 葵子(五合) 甘草(炙) 桂心(各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服一升,須臾不產(chǎn),更服一升。忌海藻、菘菜、生蔥。

    治產(chǎn)難歷日,氣力乏盡,不能得生,此是宿有病方。

    赤小豆(二升) 膠(二兩)

    上二味,以水九升,煮豆令熟,取汁,納膠令烊,一服五合,不覺(jué),不過(guò)再,即產(chǎn)。

    又方

    取馬銜一枚,覺(jué)痛即令左手持之。

    又方

    取槐東引枝,手把之。

    又方

    手捉鸕 頭,甚驗(yàn)。

    治難產(chǎn)三日不出者方。

    吞皂莢子二枚亦效。

    治產(chǎn)難數(shù)日欲絕,秘方。

    書(shū)奏作兩行字,凡二十字,文曰∶帝乙生子,司命勿止,即出其胞及其子,無(wú)病其母。

    封其中央,以朱印之,令產(chǎn)婦持之。

    治產(chǎn)難方。

    取其父衣以覆井,即出。神良。

    又方

    小麥二七枚,吞之即出。

    又方

    出蠶種布三寸,燒作散,酒服方寸匕,立出。

    又方

    蘇一合,以酒和服,即出。

    又方

    燒兔毛末,服方寸匕,即生。

    又方

    燒大刀環(huán)令熱,以酒沃之,取一升服之,救死。

    又方

    陳葵子三指撮,酒服。

    治橫產(chǎn)及側(cè),或手足先出方。

    可持粗針,針兒手足,入二分許,兒得痛,驚轉(zhuǎn)即縮,自當(dāng)回順。

    治橫生方。

    栝蔞實(shí)中子一枚,削去尖者,以水漿吞之,立產(chǎn)。

    治逆產(chǎn)方。

    鹽涂?jī)鹤愕?,又可急搔爪之。并以鹽摩產(chǎn)婦腹上,即愈。

    又方

    鹽和粉涂?jī)簝勺阆?,即順矣?/p>

    又方

    以彈丸二枚,搗末,三指撮,溫酒服。

    又方

    取車(chē) 中膏,畫(huà)腋下及掌心。

    治逆產(chǎn)方

    燒兒父手足十指爪甲,冶末服之。

    又方

    取生艾半斤,清酒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則順生。若不飲酒,用水。

    子上迫心方。

    取弩弦縛心下即出。

    預(yù)服散,令易生,母無(wú)疾病。未生一月日前預(yù)服,過(guò)三十日行步動(dòng)作如故,兒生墮地皆不自覺(jué),甘草散方。

    甘草(八分,炙) 黃芩 大豆卷 粳米 麻子仁 干姜 桂心(各二分) 吳茱萸(二分)

    上八味,搗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蔥。

    治婦人易生產(chǎn),飛生丸方。

    飛生(一枚) 槐子 故弩箭羽(各十四枚)

    上三味,搗末,蜜丸桐子大,覺(jué)便以酒服二丸,即易產(chǎn)。

    又方。

    取蛇蛻皮,著衣帶中,鑒鼻系衣帶,臨欲產(chǎn)時(shí)左手持馬銜,右手持飛生毛,令易產(chǎn)。

    令易產(chǎn)方。

    燒藥杵令赤,納酒中飲之。

    產(chǎn)婦易產(chǎn)方。

    馬銜一枚,覺(jué)痛時(shí)右手持之。

    又方

    蛇脫皮,頭尾完具者一枚,覺(jué)痛時(shí)以絹囊盛,繞腰,甚良。

    治胞衣不出方。

    取皂莢搗末,著鼻孔中,嚏,即出。

    又方

    鹿角末三指撮,酒服之。

    又方

    取夫單衣蓋井上,立出。

    又方

    KT 兒衣不出,吞此符吉。

    治胞衣不出方。

    井中土,如梧子大,吞之。

    治胞衣不出方。

    以水煮弓弦,飲之一升許。

    治胞衣不出,并兒橫倒死腹中,母氣欲絕方。

    半夏(二兩,洗) 白蘞二兩

    上二味,搗篩,服方寸匕。小難一服,橫生二服,倒生三服,兒死四服,亦可加代赭、瞿麥各二兩。

    又方

    小豆、小麥相和,濃煮汁飲之,立出。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