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脈數(shù)無序。陰虧陽亢之象。雖血來點粒。春夏木火炎炎。焉得保其不發(fā)。
生地女貞實丹皮川斛旱蓮草赤苓脈弦且出魚際。木火郁而不泄。陽明無有不受其戕。是以食下稍有不適。則為脹。饑則嘈雜難耐。自宜肝胃同治。肝木宜疏。胃府宜降。乃其治也。
歸身焦術(shù)陳皮柴胡神曲白芍茯苓炙草香附麥芽陽微。陰濁泛逆。先為咳喘。繼而腹?jié)M便溏。所謂喘必生脹是也。
此血虛絡(luò)松。氣失其護。左脅喜按。難以名狀。宜辛潤理虛。切勿亂投藥餌。
杞子柏子仁酸棗仁茯神桂元肉大胡麻陰不平。陽不秘。火升汗泄。
熟地牡蠣天冬人參茯神湘蓮壯水之藥。旦晚難以奏績。
左關(guān)弦。來去躁疾。右細澀。食減。陽明困頓。血液暗耗。日久恐有偏枯之累。此刻當理陽金斛茯苓半曲橘紅鉤藤桑葉溫養(yǎng)下焦。佐泄厥陰。
巴戟天茯苓胡蘆巴菟絲子川楝子桂心小茴香補骨脂勞傷肝陽絡(luò)松失血。左脈弦。
生地豆皮藕節(jié)茯神白牛膝珠菜氣不宣達。胸痹。大便不行。
枇杷葉紫菀枳殼土蔞皮杏仁桔梗血后咳嗽。宜益肺胃。
北沙參麥冬霍斛白扁豆茯神右關(guān)沉澀。左脈弦勁。此木火內(nèi)亢。陽明絡(luò)泣。脘痛嘈雜頭旋。
桑葉桃仁黑芝麻柏仁紅花大淡菜脈弦腹膨。氣逆動怒致此。肝邪沖逆陽明也。切勿嗔怒。勢恐變幻。慎之慎之。
川楝子茯苓化橘紅大麥芽青皮砂仁殼火郁發(fā)熱齒痛。
薄荷花粉黑梔生草赤芍寒暖不調(diào)。邪阻肺衛(wèi)。哮喘痰血。
旋復花米仁橘紅霜蔞仁蘇子浙苓脾陽下陷。便溏腸紅。
氣郁脘悶。
枇杷葉橘紅郁金苦杏仁枳殼茯苓暑邪成瘧。脘悶渴飲。
絲瓜葉滑石濃樸半夏白蔻仁杏仁藿香橘白脈細數(shù)。豈有陰精不奪乎。以脈論之。虛損已露。自知病因。保真為要。
水煮熟地川斛女貞天冬北五味子茯神芡實海參元武凈版旱蓮金櫻湘干血瘵疾。不易調(diào)治。
氣阻脘痹發(fā)熱。
枇杷葉半夏茯苓生姜汁杏仁橘白暑濕成瘧。脈虛。宜用和法。
藿香梗半夏連皮苓杏仁橘皮白木瓜老生姜暑熱郁蒸發(fā)黃。分利三焦。亦為正治。
滑石寒水石石膏濃樸豬苓連皮苓草果杏仁桑皮白豆蔻茵陳澤瀉食物宜節(jié)。否則恐延脹滿。
谷芽半夏曲米仁廣皮茯苓宣木瓜炙草砂仁清養(yǎng)胃陰。
知母麥門冬川貝母霍斛甜竹茹嘉花粉失血色奪。脈弦??制涫硿p。
熟地白扁豆北沙參川斛白茯神麥門冬溫熱未凈。不饑妨食。
藿梗谷芽半曲川連木瓜陳皮失血咳嗽。經(jīng)事不至。漸延干血。
細生地豆皮茯神生牡蠣川石斛鮮藕陽微自汗。
生于術(shù)防風根煨姜大南棗生黃淡附脈弦數(shù)。
細生地天冬豆皮清阿膠茯神鮮蓮藕暑傷氣。神倦無力。
黃片炙草宣木瓜白茯苓歸身鮮蓮子此屬血格。當宣其絡(luò)。
枇杷葉桃仁栝蔞皮枳殼降香汁蘇子郁金汁紫菀飲邪作咳。
苦杏仁茯苓白芥子旋復花米仁橘皮紅邪阻肺痹。痰腥。漸延肺癰。
食減少寐。
谷芽棗仁半曲茯苓建蓮橘紅下利后。時有頭暈神迷。利傷下焦之陰。厥陽有上冒之機。法宜攝陰。
六味去萸肉加牡蠣咳引脅痛。
旋復花苡仁桃仁冬瓜子橘紅青蔥伏暑間瘧。脘悶不爽。
藿香半夏杏仁濃樸橘白生姜脈尚弦。
細生地丹皮茯苓豆皮牛膝川斛貧病饑寒。不能調(diào)攝。用藥有何益耶。
谷芽新會木瓜煨姜茯苓半曲色晦。脘悶腹痛。此冷濕內(nèi)著。陽氣怫郁使然。
杏仁藿香茵陳濃樸茯皮橘白神識雖清。脈象殊數(shù)。
生地生左牡蠣龍骨棗仁茯神淡天冬建蓮柏仁濕從下受。腫由足起。延及腹?jié)M食下脹痛。便溏不爽。脈來弦澀。其源起于三陰。而募原腑絡(luò)痹不疏。宜從先治標之旨議法。
陽傷氣陷。下利腹膨。
人參益智仁茯苓焦白術(shù)炮姜胡蘆巴菟餅肉桂心左脅痹痛。氣逆不舒。
桃仁青蔥茯苓丹皮柏仁橘紅脈細如絲。
焦術(shù)益智蓽茇炮姜菟餅肉蔻宿飲咳逆哮喘。陡然形寒吐血。此亦陽傷渴干耳。
桂枝半夏干姜茯苓炙草五味氣郁痰滯。胸痹不舒。
枳殼檳榔檀香烏藥(四味磨汁)向來孱弱?;子衷夥饕饽婢场V滦臓I脾衛(wèi)暗傷。陽明絡(luò)空。右肢酸不能舉。心中洞然。當以甘緩益虛。勿以肢痹而用搜剔之品。
黃當歸茯苓炙草枸杞棗仁營虛衛(wèi)薄。寒熱咳嗽汗多。法宜和之。
桂枝湯加玉竹濕痰上阻。胃逆不降。胸悶欲吐。
金斛茯苓枳實半夏橘白杏仁痛在下體。濕著居多。
杜仲(一兩)川萆(一錢)獨活(五分)金毛脊(五錢)附子(錢五分)晚蠶砂(三錢)陽維為病??嗪疅?。治以調(diào)和營衛(wèi)。
桂枝湯加玉竹脈弦胃減。是以脘悶。食下脹。便溏不爽。良由脾陽呆鈍。不能點運水谷之濕滯。脾主升。胃主降。升降之機得宜。濕滯自宣。中脘自爽。莫謂體弱。即投以膩滯補藥。
人參茯苓橘白半曲濃樸谷芽伏邪未清。寒熱不罷。法宜和之。
當歸柴胡半曲橘白鱉甲赤芍茯苓黃芩色亮。脈弦澀。此飲阻于肺絡(luò)??人圆灰?。如以虛論。飲愈阻矣。
旋復花蘇子萊菔子橘紅白芥子杏仁薏苡仁蔞仁霜體弱挾邪。咳嗽頭脹。怕其絡(luò)松失血。
桑葉川貝母南沙參玉竹北梨肉天花粉脈數(shù)無序。里熱甚矣。勿忽視之。
薄荷黃芩山梔滑石連軺花粉木通桔梗壯年而成關(guān)格。定屬木火上亢。柔金被劫。失宣降之司耳。
枇杷葉蘇子土蔞紫菀須橘紅杏仁風熱上阻。咳嗽頭脹。宜治肺衛(wèi)。
杏仁桔梗通草桑皮橘紅蘆根舌黃??曙嬌頍帷?/p>
桑葉竹茹橘白黑梔枳實半夏間瘧。便泄脘悶。
藿香杏仁廣皮白蔻濃樸半夏茵陳苓皮陽微形寒。腹痛下利。
人參炮姜焦術(shù)茯苓炙草桂心此下焦陽微。飲邪上逆。嗽甚嘔惡。主以溫藥。
兩和氣血。
陰虧燥侵。嗽甚。
玉竹川貝母麥冬霍斛南沙參茯神血后咳嗽咽干。肺胃之陰虧耳。
北參麥門冬霍斛扁豆川貝母茯神肝氣不疏。脘痛嘔惡。
川楝延胡索香附青皮川連大麥芽橘紅瘧后濕熱未凈。脘中不爽且痛。味甜。
金斛麥芽半夏片茯苓橘白枳實皮瘧勢漸減。心悸神倦。
谷芽半夏曲木瓜橘白鮮蓮肉茯苓勞損嗽逆嘔惡。養(yǎng)胃陰固屬正治。然難奏績。
人參麥冬肉茯苓茯神炙草白粳米南棗勞傷陽氣。神倦便溏。
人參于潛術(shù)茯苓附子干姜久嗽音啞咽痛。臟陰損矣??植灰讖?。
熟地元參霍山石斛人中白天冬糯稻根須胃痛數(shù)載。脈虛而澀。經(jīng)事先期。此屬營虛氣痹。不宜過于辛燥。
旋復花湯加柏仁茯神橘紅陰弱濕瘧。心中熱。脘中悶。
鱉甲草果知母生姜烏梅青皮瘧傷太陰。腹膨里急。
漸延干血。急急護陰。
熟地天冬川石斛阿膠茯神雞子黃暑風上受。首先犯肺。執(zhí)蘊不解。逆?zhèn)餍陌?。肝陽化風。盤旋舞動。神昏譫語。脈虛。急宜辛涼。開熱疏痰。俾神魂復攝,斯無變幻。為今治法,須治上焦??嘟迪?。是有形有質(zhì)。
非其治矣。
犀角尖(二錢)鮮生地(一兩)甘草(五錢)廉珠末(三分研細沖入)焦丹皮(二錢)連軺(一錢五分)赤芍(二錢)卷心竹葉(二錢)白燈心(五分)煎成化服牛黃丸二分冰糖四兩烏梅一錢煎湯代藥病久陰陽兩傷。神迷微笑。厥逆便泄。正虛大著。若治病攻邪。頭緒紛紜。何以顧其根本。
莫如養(yǎng)正。以冀寇解。
人參(一錢五分)青花龍骨(五錢)白芍藥(三錢)南棗(去核三枚)淘凈淮麥(一合)炙黑草(一錢)補正厥泄并止。邪少虛多彰明矣。清火消痰理氣辛開下乘方法。片瓣不得入口矣。急宜扶助肝陰。俾得陰陽交戀。不致離二。則厥逆自止。然非可旦夕圖功。希其不增別癥。便是驗處細北沙參(一兩)青花龍骨(八錢)南棗(四枚)白芍(五錢)炙黑甘草(一錢五分)上清阿膠(二錢)淮麥(一兩)粘痰咳嘔外出。邪有外達之機。神識頗清。正有漸復之勢矣。但筋惕脈虛。元氣實餒。扶過秋分大節(jié)。得不變幻。方可。
大淮生地汁(五錢煎三十沸)龍骨(五錢)白芍(三錢)天冬(一錢)鮮白花百合汁(五錢煎三十沸)人參(一錢)淮麥(五錢)南棗(二枚)上清阿膠(一錢五分)炙黑甘草(一將前四診合參。頗有功成之望。然日就坦途乃佳。
人參(一錢包舉大氣)天冬(一錢清滋金水)炙黑草(五分調(diào)和解毒)麥冬(一錢五分滋金土)川斛(三錢養(yǎng)胃口生真)生地汁(一兩搗同煎培益先天陰氣)鮮白花百合汁煎湯代水(清金降火生津化熱)夫用藥如用兵。須投之必勝。非徒紀律已也。況強敵在前。未可輕戰(zhàn)。戢民固守。則是可為今觀此癥本質(zhì)素虧。時邪暑濕熱三氣交蒸互郁。上犯清靈。都城震驚。匪朝伊芳夕矣。藏精真氣神衰憊困窮。陽津陰液。久為大傷。治惟保其胃口生真培元固本。猶恐不及。何暇再顧其標之痰熱耶。仍主前法。
人參(一錢)阿膠(一錢五分米粉炒)豆皮(三錢)茯神去木(二錢)天冬(炒松一錢)麥冬(炒松一錢)大生地(一兩炒黑)甜北沙參(四錢)百合煎湯代水神氣漸復。生機然。但受傷已久。未易收功。緩以圖之。靜以待之。
人參(一錢)熟地炭(四錢)炒松麥冬(一錢五分)阿膠(一錢五分)生地炭(四錢)炒松天冬(一錢五分)百合湯代水痰中微帶紅色。此交節(jié)氣代更。浮游之虛火上升。無足怪也。治宜清上益下。
人參(一錢)霍石斛(三錢)生牡蠣(四錢)綠豆殼(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白粳米(三錢)白芍藥(三錢)清阿膠(一錢五分)茯神(三錢)百合湯代水膀胱主腎。睡熟小便自遺。足征神氣衰微所致。于此可見消痰理嗽辛燥和陽。均非善治。擬潤補法中佐以交通心腎。使水升火降。向?qū)吐?。方為中的。若僅從事于脾胃。與經(jīng)旨本末有乖矣。用是力辟通套。迸棄習俗弊竇。謹按內(nèi)經(jīng)撰方。
人參(一錢)阿膠(二錢)桂元肉(三錢)炒黑遠志(甘草湯泡去心七分)茯神(三錢)棗仁(一錢五分炒)炙黑草(七分)清補肺胃兩陰北沙參(一兩)朱砂拌麥冬(二錢)去木茯神(三錢)豆皮(三錢)鹽水煮石決(五分)霍山石斛(三錢)百合湯代水病勢大減。舍本理末可矣。蓋脾為生痰之所。肺為貯痰之具。治以清肅上焦。佐以疏通中氣鮮桑葉(二錢)北沙參(五錢)米仁(四錢)茯神(三錢)橘白(一錢)甜杏仁(去皮三錢)冬瓜子(去殼三錢)去殼生谷芽(五錢)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詳.二十卷.自醫(yī)工論至疵靨論,述小兒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論, 論后附方.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脈數(shù)無序。陰虧陽亢之象。雖血來點粒。春夏木火炎炎。焉得保其不發(fā)。
生地女貞實丹皮川斛旱蓮草赤苓脈弦且出魚際。木火郁而不泄。陽明無有不受其戕。是以食下稍有不適。則為脹。饑則嘈雜難耐。自宜肝胃同治。肝木宜疏。胃府宜降。乃其治也。
歸身焦術(shù)陳皮柴胡神曲白芍茯苓炙草香附麥芽陽微。陰濁泛逆。先為咳喘。繼而腹?jié)M便溏。所謂喘必生脹是也。
此血虛絡(luò)松。氣失其護。左脅喜按。難以名狀。宜辛潤理虛。切勿亂投藥餌。
杞子柏子仁酸棗仁茯神桂元肉大胡麻陰不平。陽不秘。火升汗泄。
熟地牡蠣天冬人參茯神湘蓮壯水之藥。旦晚難以奏績。
左關(guān)弦。來去躁疾。右細澀。食減。陽明困頓。血液暗耗。日久恐有偏枯之累。此刻當理陽金斛茯苓半曲橘紅鉤藤桑葉溫養(yǎng)下焦。佐泄厥陰。
巴戟天茯苓胡蘆巴菟絲子川楝子桂心小茴香補骨脂勞傷肝陽絡(luò)松失血。左脈弦。
生地豆皮藕節(jié)茯神白牛膝珠菜氣不宣達。胸痹。大便不行。
枇杷葉紫菀枳殼土蔞皮杏仁桔梗血后咳嗽。宜益肺胃。
北沙參麥冬霍斛白扁豆茯神右關(guān)沉澀。左脈弦勁。此木火內(nèi)亢。陽明絡(luò)泣。脘痛嘈雜頭旋。
桑葉桃仁黑芝麻柏仁紅花大淡菜脈弦腹膨。氣逆動怒致此。肝邪沖逆陽明也。切勿嗔怒。勢恐變幻。慎之慎之。
川楝子茯苓化橘紅大麥芽青皮砂仁殼火郁發(fā)熱齒痛。
薄荷花粉黑梔生草赤芍寒暖不調(diào)。邪阻肺衛(wèi)。哮喘痰血。
旋復花米仁橘紅霜蔞仁蘇子浙苓脾陽下陷。便溏腸紅。
氣郁脘悶。
枇杷葉橘紅郁金苦杏仁枳殼茯苓暑邪成瘧。脘悶渴飲。
絲瓜葉滑石濃樸半夏白蔻仁杏仁藿香橘白脈細數(shù)。豈有陰精不奪乎。以脈論之。虛損已露。自知病因。保真為要。
水煮熟地川斛女貞天冬北五味子茯神芡實海參元武凈版旱蓮金櫻湘干血瘵疾。不易調(diào)治。
氣阻脘痹發(fā)熱。
枇杷葉半夏茯苓生姜汁杏仁橘白暑濕成瘧。脈虛。宜用和法。
藿香梗半夏連皮苓杏仁橘皮白木瓜老生姜暑熱郁蒸發(fā)黃。分利三焦。亦為正治。
滑石寒水石石膏濃樸豬苓連皮苓草果杏仁桑皮白豆蔻茵陳澤瀉食物宜節(jié)。否則恐延脹滿。
谷芽半夏曲米仁廣皮茯苓宣木瓜炙草砂仁清養(yǎng)胃陰。
知母麥門冬川貝母霍斛甜竹茹嘉花粉失血色奪。脈弦??制涫硿p。
熟地白扁豆北沙參川斛白茯神麥門冬溫熱未凈。不饑妨食。
藿梗谷芽半曲川連木瓜陳皮失血咳嗽。經(jīng)事不至。漸延干血。
細生地豆皮茯神生牡蠣川石斛鮮藕陽微自汗。
生于術(shù)防風根煨姜大南棗生黃淡附脈弦數(shù)。
細生地天冬豆皮清阿膠茯神鮮蓮藕暑傷氣。神倦無力。
黃片炙草宣木瓜白茯苓歸身鮮蓮子此屬血格。當宣其絡(luò)。
枇杷葉桃仁栝蔞皮枳殼降香汁蘇子郁金汁紫菀飲邪作咳。
苦杏仁茯苓白芥子旋復花米仁橘皮紅邪阻肺痹。痰腥。漸延肺癰。
食減少寐。
谷芽棗仁半曲茯苓建蓮橘紅下利后。時有頭暈神迷。利傷下焦之陰。厥陽有上冒之機。法宜攝陰。
六味去萸肉加牡蠣咳引脅痛。
旋復花苡仁桃仁冬瓜子橘紅青蔥伏暑間瘧。脘悶不爽。
藿香半夏杏仁濃樸橘白生姜脈尚弦。
細生地丹皮茯苓豆皮牛膝川斛貧病饑寒。不能調(diào)攝。用藥有何益耶。
谷芽新會木瓜煨姜茯苓半曲色晦。脘悶腹痛。此冷濕內(nèi)著。陽氣怫郁使然。
杏仁藿香茵陳濃樸茯皮橘白神識雖清。脈象殊數(shù)。
生地生左牡蠣龍骨棗仁茯神淡天冬建蓮柏仁濕從下受。腫由足起。延及腹?jié)M食下脹痛。便溏不爽。脈來弦澀。其源起于三陰。而募原腑絡(luò)痹不疏。宜從先治標之旨議法。
陽傷氣陷。下利腹膨。
人參益智仁茯苓焦白術(shù)炮姜胡蘆巴菟餅肉桂心左脅痹痛。氣逆不舒。
桃仁青蔥茯苓丹皮柏仁橘紅脈細如絲。
焦術(shù)益智蓽茇炮姜菟餅肉蔻宿飲咳逆哮喘。陡然形寒吐血。此亦陽傷渴干耳。
桂枝半夏干姜茯苓炙草五味氣郁痰滯。胸痹不舒。
枳殼檳榔檀香烏藥(四味磨汁)向來孱弱?;子衷夥饕饽婢场V滦臓I脾衛(wèi)暗傷。陽明絡(luò)空。右肢酸不能舉。心中洞然。當以甘緩益虛。勿以肢痹而用搜剔之品。
黃當歸茯苓炙草枸杞棗仁營虛衛(wèi)薄。寒熱咳嗽汗多。法宜和之。
桂枝湯加玉竹濕痰上阻。胃逆不降。胸悶欲吐。
金斛茯苓枳實半夏橘白杏仁痛在下體。濕著居多。
杜仲(一兩)川萆(一錢)獨活(五分)金毛脊(五錢)附子(錢五分)晚蠶砂(三錢)陽維為病??嗪疅?。治以調(diào)和營衛(wèi)。
桂枝湯加玉竹脈弦胃減。是以脘悶。食下脹。便溏不爽。良由脾陽呆鈍。不能點運水谷之濕滯。脾主升。胃主降。升降之機得宜。濕滯自宣。中脘自爽。莫謂體弱。即投以膩滯補藥。
人參茯苓橘白半曲濃樸谷芽伏邪未清。寒熱不罷。法宜和之。
當歸柴胡半曲橘白鱉甲赤芍茯苓黃芩色亮。脈弦澀。此飲阻于肺絡(luò)??人圆灰?。如以虛論。飲愈阻矣。
旋復花蘇子萊菔子橘紅白芥子杏仁薏苡仁蔞仁霜體弱挾邪。咳嗽頭脹。怕其絡(luò)松失血。
桑葉川貝母南沙參玉竹北梨肉天花粉脈數(shù)無序。里熱甚矣。勿忽視之。
薄荷黃芩山梔滑石連軺花粉木通桔梗壯年而成關(guān)格。定屬木火上亢。柔金被劫。失宣降之司耳。
枇杷葉蘇子土蔞紫菀須橘紅杏仁風熱上阻。咳嗽頭脹。宜治肺衛(wèi)。
杏仁桔梗通草桑皮橘紅蘆根舌黃??曙嬌頍帷?/p>
桑葉竹茹橘白黑梔枳實半夏間瘧。便泄脘悶。
藿香杏仁廣皮白蔻濃樸半夏茵陳苓皮陽微形寒。腹痛下利。
人參炮姜焦術(shù)茯苓炙草桂心此下焦陽微。飲邪上逆。嗽甚嘔惡。主以溫藥。
兩和氣血。
陰虧燥侵。嗽甚。
玉竹川貝母麥冬霍斛南沙參茯神血后咳嗽咽干。肺胃之陰虧耳。
北參麥門冬霍斛扁豆川貝母茯神肝氣不疏。脘痛嘔惡。
川楝延胡索香附青皮川連大麥芽橘紅瘧后濕熱未凈。脘中不爽且痛。味甜。
金斛麥芽半夏片茯苓橘白枳實皮瘧勢漸減。心悸神倦。
谷芽半夏曲木瓜橘白鮮蓮肉茯苓勞損嗽逆嘔惡。養(yǎng)胃陰固屬正治。然難奏績。
人參麥冬肉茯苓茯神炙草白粳米南棗勞傷陽氣。神倦便溏。
人參于潛術(shù)茯苓附子干姜久嗽音啞咽痛。臟陰損矣??植灰讖?。
熟地元參霍山石斛人中白天冬糯稻根須胃痛數(shù)載。脈虛而澀。經(jīng)事先期。此屬營虛氣痹。不宜過于辛燥。
旋復花湯加柏仁茯神橘紅陰弱濕瘧。心中熱。脘中悶。
鱉甲草果知母生姜烏梅青皮瘧傷太陰。腹膨里急。
漸延干血。急急護陰。
熟地天冬川石斛阿膠茯神雞子黃暑風上受。首先犯肺。執(zhí)蘊不解。逆?zhèn)餍陌?。肝陽化風。盤旋舞動。神昏譫語。脈虛。急宜辛涼。開熱疏痰。俾神魂復攝,斯無變幻。為今治法,須治上焦??嘟迪?。是有形有質(zhì)。
非其治矣。
犀角尖(二錢)鮮生地(一兩)甘草(五錢)廉珠末(三分研細沖入)焦丹皮(二錢)連軺(一錢五分)赤芍(二錢)卷心竹葉(二錢)白燈心(五分)煎成化服牛黃丸二分冰糖四兩烏梅一錢煎湯代藥病久陰陽兩傷。神迷微笑。厥逆便泄。正虛大著。若治病攻邪。頭緒紛紜。何以顧其根本。
莫如養(yǎng)正。以冀寇解。
人參(一錢五分)青花龍骨(五錢)白芍藥(三錢)南棗(去核三枚)淘凈淮麥(一合)炙黑草(一錢)補正厥泄并止。邪少虛多彰明矣。清火消痰理氣辛開下乘方法。片瓣不得入口矣。急宜扶助肝陰。俾得陰陽交戀。不致離二。則厥逆自止。然非可旦夕圖功。希其不增別癥。便是驗處細北沙參(一兩)青花龍骨(八錢)南棗(四枚)白芍(五錢)炙黑甘草(一錢五分)上清阿膠(二錢)淮麥(一兩)粘痰咳嘔外出。邪有外達之機。神識頗清。正有漸復之勢矣。但筋惕脈虛。元氣實餒。扶過秋分大節(jié)。得不變幻。方可。
大淮生地汁(五錢煎三十沸)龍骨(五錢)白芍(三錢)天冬(一錢)鮮白花百合汁(五錢煎三十沸)人參(一錢)淮麥(五錢)南棗(二枚)上清阿膠(一錢五分)炙黑甘草(一將前四診合參。頗有功成之望。然日就坦途乃佳。
人參(一錢包舉大氣)天冬(一錢清滋金水)炙黑草(五分調(diào)和解毒)麥冬(一錢五分滋金土)川斛(三錢養(yǎng)胃口生真)生地汁(一兩搗同煎培益先天陰氣)鮮白花百合汁煎湯代水(清金降火生津化熱)夫用藥如用兵。須投之必勝。非徒紀律已也。況強敵在前。未可輕戰(zhàn)。戢民固守。則是可為今觀此癥本質(zhì)素虧。時邪暑濕熱三氣交蒸互郁。上犯清靈。都城震驚。匪朝伊芳夕矣。藏精真氣神衰憊困窮。陽津陰液。久為大傷。治惟保其胃口生真培元固本。猶恐不及。何暇再顧其標之痰熱耶。仍主前法。
人參(一錢)阿膠(一錢五分米粉炒)豆皮(三錢)茯神去木(二錢)天冬(炒松一錢)麥冬(炒松一錢)大生地(一兩炒黑)甜北沙參(四錢)百合煎湯代水神氣漸復。生機然。但受傷已久。未易收功。緩以圖之。靜以待之。
人參(一錢)熟地炭(四錢)炒松麥冬(一錢五分)阿膠(一錢五分)生地炭(四錢)炒松天冬(一錢五分)百合湯代水痰中微帶紅色。此交節(jié)氣代更。浮游之虛火上升。無足怪也。治宜清上益下。
人參(一錢)霍石斛(三錢)生牡蠣(四錢)綠豆殼(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白粳米(三錢)白芍藥(三錢)清阿膠(一錢五分)茯神(三錢)百合湯代水膀胱主腎。睡熟小便自遺。足征神氣衰微所致。于此可見消痰理嗽辛燥和陽。均非善治。擬潤補法中佐以交通心腎。使水升火降。向?qū)吐?。方為中的。若僅從事于脾胃。與經(jīng)旨本末有乖矣。用是力辟通套。迸棄習俗弊竇。謹按內(nèi)經(jīng)撰方。
人參(一錢)阿膠(二錢)桂元肉(三錢)炒黑遠志(甘草湯泡去心七分)茯神(三錢)棗仁(一錢五分炒)炙黑草(七分)清補肺胃兩陰北沙參(一兩)朱砂拌麥冬(二錢)去木茯神(三錢)豆皮(三錢)鹽水煮石決(五分)霍山石斛(三錢)百合湯代水病勢大減。舍本理末可矣。蓋脾為生痰之所。肺為貯痰之具。治以清肅上焦。佐以疏通中氣鮮桑葉(二錢)北沙參(五錢)米仁(四錢)茯神(三錢)橘白(一錢)甜杏仁(去皮三錢)冬瓜子(去殼三錢)去殼生谷芽(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