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證治全書》 腰部證治(計三證)

    筋脈腰,(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間,尻之上也。)足厥陰肝、足少陰腎脈入腰。足太陽膀胱脈抵腰。

    生腎俞穴,在脊骨兩旁陷肉處,按陽癰陰疽則例治法。

    腰間發(fā)一紅 如瘤,兩邊各生一紅線纏至臍腹則死。用墨水磨濃調雄黃末,涂之即愈。

    生腰肋間,累累如珠形,有干濕不同,紅黃之異。干者色紅赤,形如云片,上起風粟,作癢較干者更疼,屬肝脾濕熱,宜服胃苓湯加山梔、防風、石膏,其小泡用線針穿破。外俱用糞桶箱,炭火燒存性研末,香油調敷?;蛴蒙咄懀?、)毛廁蹲板上泥,等分,麻油調敷俱效。

    此證不速治,纏腰已遍,毒瓦斯入臍,令人膨脹悶嘔者危險,須急治之。

    胃苓湯

    蒼術 陳皮 澤瀉 濃樸 豬苓 生甘草上水煎,溫服。

    除濕逐丹湯(治蛇串白泡。)

    防風(五錢) 蒼術(三錢) 赤苓(五錢) 陳皮(一錢) 濃樸(一錢) 山梔(三錢) 甘草(三分) 白術(三錢) 薄桂(三錢)

    水煎服,連服數劑,丹退而愈。

    龍膽瀉肝湯(通用九。)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