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證治全書》 舌部證治(計九證)

    筋脈舌,(舌為心苗,舌根為舌本。)足太陰脾脈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脈挾舌本。足太陽膀胱經(jīng)結舌本。手少陽三焦脈系舌本。

    (一名木舌。)

    舌腫,色如豬肝,脹塞滿口,堅硬疼痛,不能轉動,粥藥不入,乃心、脾壅熱。先用衣針扎次用箸卷棉蘸甘草湯潤其唇,旋蘸生蒲黃細末,在舌四旁頻擦,至腫消舌軟方止,內服九味敗毒湯。

    九味敗毒湯

    黃連 荊芥 黃芩 連翹 牛蒡子 薄荷葉 木通 山梔(各一錢) 甘草(四分,生)

    上加燈心一撮,水煎去渣,溫服。

    附方(存驗。)

    雄雞冠血浸舌,咽下即消。

    (一名子舌,又名 舌。)

    舌之下血脈脹起,如小舌狀故名。不可用針刺,宜用桑皮、僵蠶、發(fā)灰等分末,醋調濃敷舌下,或珍珠散吹之。又方,用銹鐵鎖燒紅,打下鐵銹研末,水調一錢,噙咽。

    生舌下,結腫如匏,棉軟不硬,塞脹舌下,有妨飲食言語,色黃作痛不安,乃痰飲熱氣凝注薄荷湯,忌煎炒火酒等物。

    二陳加芩連薄荷湯

    陳皮(二錢)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黃芩(一錢) 黃連(五分) 薄荷(一錢五分)

    上水二鐘,煎八分,食后服。

    珍珠散(見后喉部喉癰。)

    舌生紫泡,其形如豆,堅硬,寒熱疼痛應心。宜服奪命湯倍黃連,煎好口含,徐徐咽之?;蛟俜Z命丹三粒,以解蘊毒。

    奪命湯

    奪命丹(俱見發(fā)無定處疔瘡下。)

    (一名舌痔,一名舌芝。)

    其證生舌上,初如豆,次如菌,頭大蒂小,亦有如雞冠樣者,妨礙飲食言語。諸書云∶是心上沖,忽崩裂血出不止,此可作郁火治。用瓷鋒刺破菌處,擦北庭丹,以蒲黃末蓋之,內服九味敗毒湯加犀角汁少許,連服數(shù)劑,自然縮愈。如色白木木然不甚痛,舌上枯白,口不作干,喉漏出。又名為瘰 風,百無一生,總因偏執(zhí)清火敗毒故耳。初起治法,以補中益氣湯加桂枝、白芍,或歸脾湯。潰爛者用犀黃丸、十全大補湯輪服,多獲全愈。故辨證不可不明。

    北庭丹

    砂 人中白(各五分) 瓦上青苔 瓦松 溏雞矢(各一錢)

    上用傾銀罐子一個,將藥裝入罐內,鹽泥封固,入炭火 紅,取出俟冷,加麝香、冰片各一分,研細末,收瓷瓶聽用。

    九味敗毒湯(見前舌紫脹。)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歸脾湯(通用三十一。)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十全大補湯(通用二十六。)

    舌上生核,強硬作痛,宜用衣針點破,以冰硼散擦之,內辨寒熱虛實用藥。

    冰硼散

    冰片(五分) 硼砂(五分)

    共研細末 瓷瓶密貯,每用少許,搽擦瘡處,如咽喉腫痛并效。一方有元明粉五錢、朱砂五分。

    舌上忽生孔,血出如縷,由心、脾、腎三經(jīng)火郁而然。用槐花炒研末敷之自止,內服導赤散。如血出舌硬者,用小薊搗汁和酒服;干者為末,冷水服。

    舌出數(shù)寸,連日不收者,有傷寒、產(chǎn)后、中毒、大驚四種。傷寒用冰片末搽舌上,則應手而盆濃煎汁浸之,受驚者驚定則收。

    用螃蟹一只,搗爛取汁,以雞毛拖汁掃上即長。或以栗子一個去殼同搗,噙口內亦好。

    如無生蟹,則用蟹殼 存性,研極細摻上亦可漸漸長完。

    附接舌仙方

    用馬蘭花根、(如天門冬樣。)螃蟹共搗爛,陰陽瓦焙干為末敷之,七日可長成?;蛴檬煨伏S同馬蘭根搗爛,陰干為末敷之,效更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