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精要》 論癰疽服藥快捷方式第五十二

    李氏云∶凡患瘡疽而腎脈虛者,急服補藥。尚恐有誤,如鹿茸、附子之藥,是猶抱薪救火,反益其勢,而平補之藥,亦難奏功。有一貴人,苦疽,諸藥無效。愚謂服山藥丸,于五更初,物欲未接之際,腎門未開之時,如法服三日,脈癥平復。若腎經(jīng)沉寒痼冷,鹿茸、附子之藥,斯可用矣。

    〖愚按〗前方誠有回生之功,治法見前論。

    加味十全湯治癰疽潰后,補氣血,進飲食。

    人參 黃 (鹽水炒) 熟地黃(自制) 當歸身(酒洗) 茯苓(各一錢) 川芎(七分)粉草(五分) 桂心(三分) 橘紅(一錢) 烏藥(五分) 白芍藥(一錢) 白術(shù)(炒一錢五分)五味子(五分)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腫瘍潰瘍、氣血虛弱者,用之有效。更審經(jīng)絡(luò)時令尤善。

    人參內(nèi)補散

    芍藥(炒) 黃芩(炒) 茯苓(各一兩) 粉草(炙一兩) 桂心 人參(各一兩) 麥門冬 當歸(酒浸炒) 熟地黃(自制) 木香(各二兩)

    上每服五錢,姜棗水煎。

    〖愚按〗前方若氣血虛弱,固宜用之,但黃芩瀉肺,麥門寒中,木香行氣,須有是病而后用是藥可也。

    神效托里散治一切癰疽發(fā)背腸癰。

    忍冬葉 黃 (鹽水炙) 當歸(各五錢) 粉草(二錢)

    上酒煎服, 敷患處。

    〖愚按〗前方乃托里消毒之良劑也。若欲發(fā)表攻里,各有主方。

    排膿內(nèi)補十宣散(一名十奇散,一名內(nèi)補散,治瘡傷未成速散,已成速潰,膿毒自去,其效如神。)

    人參 當歸 粉甘草(炒) 川芎 黃 (鹽水炒各二兩) 防風 濃樸(姜制) 桔梗(焙各一兩) 香白芷(五錢) 官桂(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無灰酒下。日夜數(shù)服,愈后再服,以杜后患。木香湯亦可。

    〖愚按〗前癥若陽氣陰弱,風寒郁滯,而不能潰散,宜用此方。若熱毒壅結(jié)而不能潰散,宜用托里消毒散。若氣血虛弱而不能潰散,宜用參 托里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