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精要》 論癰疽寒熱多汗用藥第四十五

    李氏云∶近有數(shù)人病背疽,或先寒后熱,先熱后寒,或連日或間日必嘔痰大汗而止,皆用柴胡、恒山不應。余謂此因脾氣不正,復感寒邪,痰盛而作,遂先用不換金正氣散,次用排膿內(nèi)補散,木香湯,三日即愈。

    〖愚按〗前癥若外邪既去而仍作,宜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胃。大凡胃氣虛而作嘔者,必喜溫熱;毒內(nèi)攻而作嘔者,必喜寒。治當辨之(詳見附錄用藥關鍵)。

    家傳不換金正氣散治感冒風寒,或傷生冷,或瘴瘧,或疫癘。

    蒼術(shù)(米泔浸炒四兩) 濃樸(姜汁拌炒四兩) 粉甘草(炙二兩) 橘紅(焙三兩) 藿香葉 半夏(姜制各二兩)木香(濕紙里煨) 人參 白茯苓(各一兩)

    上每服五錢,姜棗水煎。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