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新編》 禹余糧

    作者: 陳士鐸

    禹余糧,味甘,氣寒,無毒。入脾、胃、大腸。療血閉瘕癥,止赤白漏下,除寒熱煩滿、咳逆邪傷。經(jīng)曰∶重可去怯。禹余糧之重,正鎮(zhèn)固之劑,可用之止滑也。但只可暫用以固脫,不可久服以延年?!侗窘?jīng)》言耐老輕身,予不敢信。

    或問禹余糧,傳大禹治水之時(shí),棄糧于山中,乃成此物,故兇荒之時(shí),可掘而服食以救饑,果有之乎?曰∶此好事者之言也。禹余糧乃山中之土,異于凡土則有之,豈能療饑以活命。

    夫饑饉之民,腸胃未有不虛弱者也。用禹余糧之重物以充饑,非充饑也。正所以速之死耳。

    呂仙曰∶遠(yuǎn)公注《本草》,憫禹余糧之不可救荒,請(qǐng)命于我。我嘉遠(yuǎn)公善心之無窮也,傳一法以救饑。遇兇荒之年,朝東方日出時(shí),心中注定于太陽,不必朝對(duì)太陽也,用口開吸太陽之氣,自覺為我吞入,咽下腹中一口,口中漱津一口,咽送腹中,如此七次,不必再咽。但飲滾水、食青草,再不死矣。此救饑之妙法也,特志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