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十法》 懸癰(二)

    作者: 朱世杰

    (臟毒 內(nèi)痔外痔 脫肛)

    懸癰,生于腎囊之后,肛門之前,又名海底漏。最難收功。臟毒生于肛門之兩旁,初時腫痛,繼則潰膿??傆蓾駸嵯嗷?,內(nèi)灼庚金而然者。宜服國老散、加減地黃丸,并敷海浮散,貼膏藥,此一定之治法也。內(nèi)痔外痔,亦并可服前藥。洗以忍冬藤、菖蒲草,兼用田螺水搽之,可以立消。脫肛屬氣虛,補中益氣湯。亦有血虛火旺者,四物湯加升麻。

    國老散

    甘草(七段),用急流水一碗浸之。炙干,又浸又炙,以水盡為度。研細末,每日空心開水調(diào)下二錢。忌煎炒煙酒炙爆辛辣發(fā)氣等物。

    生熟地黃丸

    大熟地(九蒸曬) 大生地(酒洗,各三兩) 山藥(乳拌蒸) 茯苓(乳拌蒸) 丹皮(酒蒸,各一兩半) 澤瀉(鹽水蒸一兩) 當歸(酒蒸) 白芍(酒炒) 柏子(去殼隔紙炒) 丹參(酒蒸各二兩) 遠志(去心,甘草水泡蒸四兩) 自敗龜板(浸凈童便炙炒研為極細末四兩)

    共為末,用金石斛四兩,金銀花十二兩,熬膏,和煉蜜杵為丸,每早淡鹽湯下四錢。

    田螺水

    法用大田螺一個,以冰片摻靨中,仰放盞內(nèi),少頃水流出。取搽痔瘡上,其腫立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