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治壽世方》 痘癥大便不通

    作者: 鄒存檢

    蔥一把。搗作餅。敷臍上。用錫壺盛滾水。熨蔥上即通。女子出痘。天癸忽至。月月紅(連枝葉)煎湯。抹周身。

    孕婦出痘。腹痛胎動。益母草蓮蓬殼(俱燒存性)艾葉共研末。醋調(diào)敷臍。連換三次。

    為痘及毒重悶痘毒重。至三四朝后?;蚨阆卵獦O危者。覓活蟾蜍。至少四五十只。將兒盡衣裳。蓋在被內(nèi)。令側(cè)臥。輕將蟾堆在前后心。以次排放至下體。蟾得溫氣。自能將頭頂住兒身。兒得蟾酥。開竅。痘自出矣。不要驚動。一晝夜后。將蟾取以解痘毒。切不可傷之。冬間蟾在向陽桑樹下。掘之可得。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