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毛蕊花

    《全國中草藥匯編》:毛蕊花拼音注音Máo Ruǐ Huā別名

    一柱香、大毛葉、海綿蒲、毒魚草

    來源

    玄參科毛蕊花屬植物毛蕊花Verbascum thapsus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

    苦,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用于肺炎,闌尾炎;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關(guān)節(jié)扭傷,瘡毒。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毛蕊花拼音注音Máo Ruǐ Huā別名

    牛耳草(《新疆中草藥手冊》),大毛葉、一柱香(《云南中草藥》),虎尾鞭、霸王鞭(《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出處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毛蕊花全草。夏、秋采集。鮮用或陰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空曠地或荒地上。分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全體密被黃色綿毛。莖直立。單葉互生,莖基葉大而叢狀密聚,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3~5厘米,往上則漸小,先端漸尖,基部楔狀下延,全緣;無柄。穗狀花序圓柱形,自莖頂伸長;花黃色,徑約1.5厘米。蒴果球形,熟時開裂為2果瓣,果瓣膜質(zhì),淡棕黃色。種子多數(shù)?;ㄆ谙募尽?/p>性味

    辛苦,寒。

    ①《云南中草藥》:"苦,寒。"

    ②《新疆中草藥手冊》:"有小毒。"

    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辛辣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散瘀。治肺炎,慢性闌尾炎。瘡毒,跌打扭傷,創(chuàng)傷出血。

    ①《云南中草藥》:"消炎,止血,拔毒。治瘡毒,刀槍傷,跌打損傷。"

    ②《云南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治肺炎,關(guān)節(jié)扭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或搗爛外敷。

    復(fù)方

    ①治慢性闌尾炎:一柱香一兩。水煎服,紅糖為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瘡毒:一柱香三錢。水煎服,紅糖、白酒為引。(《云南中草藥》)

    ③治刀槍傷,跌打損傷:一柱香研末,酒調(diào)成糊狀,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毛蕊花拼音注音Máo Ruǐ Huā別名

    一柱香、大毛葉、龜與箭、樓臺香、牛耳草、虎尾鞭、霸王鞭、海綿薄、毒魚草

    英文名Herb of Flannel Mullein出處

    出自《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毛蕊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bascum thapsus L.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集。鮮用或陰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河岸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江蘇、浙江、四川、云南、西藏。

    原形態(tài)

    毛蕊花 二年生草本,高達(dá)1.5cm。全株被密而厚的淺灰黃色星狀毛?;~和下部的莖生葉倒披針狀長圓形,長達(dá)15cm寬約6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狀,邊緣具淺圓齒;上部莖生葉縮小為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基部下延成狹翅。穗狀花序圓柱狀,長達(dá)25cm,花密集;花梗短;苞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花萼5裂幾達(dá)基部,裂片狹披針形;花冠黃色,直徑1-2cm,輻狀,裂片5枚,內(nèi)面光滑,外面被星狀毛;雄蕊5,后方2枚的花絲有毛,前方2枚光滑,其花藥略下延成個字形。蒴果卵形,約與宿存的花萼等長,先端鈍尖。花期6-8月,果期7-10月。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向陽而較高燥的環(huán)境。以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上較好。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四川地區(qū)在9-10月播種。一般采用直播法,也可育苗移栽。在整好的地上,開1m寬的畦,按株距50cm,開穴兩行,深約7cm,施入人畜糞水,然后每1hm2用種子900-1350g,混至拌有人畜糞水的草木灰里,均勻撒在田內(nèi)。

    田間管理 在幼苗有3-4片真葉時勻苗、補(bǔ)苗,每空留苗1株,同時中耕除草、追肥1次過冬。第2年3月,再留苗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但要掌握先淡后濃,并注意不要施在葉片上。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可用石灰水淋穴防治。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棉子糖(raffinose),水蘇糖(stach-yose)[1]。

    根含桃吉珊瑚甙,還含水蘇糖,庚糖(heptose),辛糖(octose),壬糖(nonose)等[2]。

    葉含魚藤酮(rotenone)和香豆粗(coumarin)[3]。

    果實(shí)灰分(ash),含鋁、鈉、鉀、鎂、果產(chǎn)另含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4]。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V.Nobille的總生物堿部分有神經(jīng)節(jié)阻斷作用,故能降低血壓。

    性味

    味辛;苦;性涼;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散瘀。主肺炎;慢性闌尾炎;瘡毒;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粉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云南中草藥》:消炎,止血,拔毒。治瘡毒,刀槍傷,跌打損傷。

    2.《云南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治肺炎,關(guān)節(jié)扭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別名楊梅(《云南中草藥》)。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楊梅科植物矮楊梅的根皮、莖皮或果實(shí)。根: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果實(shí):夏季采摘,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緣及灌木叢中。分布云南、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2米。......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 Guǒ別名楊梅果、滇楊梅、酸楊梅來源藥材基源:為楊梅科植物云南楊梅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儲藏:夏季果實(shí)將成熟時采摘,鮮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 Pí來源藥材基源:為楊梅科植物云南楊梅的根皮、莖皮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剝?nèi)「ず颓o皮,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5......
  • 拼音注音ǎi Liǔ Chuān Yú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多枝柳穿魚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aria buriatica Tarcz.et Benth.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草原、荒地及......
  • 拼音注音ǎi Jiǎo Nán別名矮葉南、矮子南、小白花草、矮陀陀。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單葉地黃連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nronia unifoliolata Oliv.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