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tái)秘要》 大便失禁并關(guān)格大小便不通方二十二首

    病源大便失禁者,大腸與肛門虛冷滑故也,肛門,大腸之候也,俱主行糟粕,既虛弱冷滑,氣不能溫制,故使大便失禁。

    又關(guān)格大便不通,謂之內(nèi)關(guān),小便不通,謂之外格,二便俱不通,為關(guān)格也,由陰陽(yáng)氣不和,格,陰關(guān)格而而手足四卷中)

    范汪療下部閉不通方。

    取烏梅五顆,著湯漬,須臾出核,取熟搗之如彈丸,納下部中,即通也。(肘后同)

    又方:取蒴 根一把搗末,水和絞去滓,強(qiáng)人服一升,數(shù)用有效,兼療香港腳。

    又療大小便不通,三陽(yáng)實(shí),大便不通方。

    榆白皮(三兩) 桂心(二兩) 滑石(六兩) 甘草(三兩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集驗(yàn)同并出第十六卷中)

    集驗(yàn)療關(guān)格之病,腸中轉(zhuǎn)痛,不得大小便,一日一夜,不瘥欲死方。

    芒硝三兩,紙三重裹,于炭火內(nèi)燒令沸,安一升水中盡服之,當(dāng)先飲溫湯一二升以來(lái),吐出,乃飲芒硝汁也。(肘后同)千金療老人小兒大便失禁方。

    灸兩腳大KT 趾去爪甲一寸,三壯。

    又方:灸足大趾奇間各三壯。

    又療大小便不通方。

    灸臍下一寸三壯。

    又方:灸橫紋一百壯。

    又方:葵子(一升) 竹葉(一把)

    上二味,以水一升,煮一沸,頓服之。

    又方:葵子(一升) 榆白皮(切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又方:水三升,煮葵子一升,去滓,取一升,納豬膏一升,空肚一服。

    又方:鹽半升,合蜜三合,同煎如飴,出之,著冷水中,丸如指大,深納下部中,立通。(并出第十五卷中)

    千金翼濡臟湯,主大小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糞,寒熱煩迫,短氣汗出腹?jié)M方。

    生葛根(二斤切) 豬膏(二斤) 大黃(一兩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納膏,煎取三升,澄清,強(qiáng)人頓服之,羸人分再服。(出第七卷中)

    備急葛氏療猝關(guān)格,大小便不通,支滿欲死,二三日則殺人方。

    鹽以苦酒和,涂臍中,干又易之。(必效同)陶氏猝大小便不通方。

    紙裹鹽燒,投水中服之。

    姚氏風(fēng)寒冷氣入腸,忽痛堅(jiān)急如吹狀,大小便不通,或小腸有氣結(jié),如升大脹起,名為關(guān)格病。

    又療大小便不利方。

    苦參 滑石 貝齒(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每服飲下一匕,或煮葵根汁服之,彌佳。(文仲同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關(guān)格大小便不通方。

    以水三升,煮鹽三合使沸,適寒溫,以竹筒灌下部,立通也。

    又療大小便不通方。

    通草(四兩) 郁李仁(三兩去皮) 車前子(五合一方一升) 黃芩(三兩) 樸硝(四兩) 瞿麥(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經(jīng)心錄同)

    又方:取生土瓜根搗取汁,以水解之,于筒中吹納下部,即通。(并出第二十六卷中)

    經(jīng)心錄療關(guān)格大小便不通方。

    芒硝 烏梅 榆白皮(各五兩) 芍藥 杏仁(去皮尖各四兩) 麻子仁(三兩)大黃(八兩)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方無(wú)烏梅,加枳實(shí)干地黃各二兩。

    又療大小便不通方。

    滑石(二兩) 葵子 榆白皮(各一兩)

    上三味下篩為散,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二匕和服,兩服即通。(并出第二卷中)

    近效療大小便不通方。

    含硝石(吐去水)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