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赤痢方四首

    病源此由腸胃虛弱,為風邪所傷,則成痢挾熱,熱乘于血,則血流滲入腸,與痢相雜下。故為赤痢也。(出第十七卷中)

    集驗療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 鯽魚?。ǘL細切) 薤白(一虎口細切)

    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古今錄驗同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赤帶下方。

    成煎豬膏(三合) 清酒(五合)

    上二味以緩火煎十沸,適寒溫,頓服之。取瘥止。

    又論曰∶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豬雞魚油,奶酪酥,干脯,醬粉,咸食。所食諸食,皆五卷必效療赤痢方。

    香淡豉(半升) 黃連(一兩)

    上二味,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濾取汁,碎黃連薄綿裹,豉汁中煎,取強半升,空腹頓服即上,桑泉蔣尉云效。(出第二卷中)

    崔氏治赤痢。黃連丸方。

    陳倉米(四分) 黃連(四分) 干姜(四分)

    上三味搗篩為末,緩火炒令色變,以納二顆雞子白中,熟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五十丸,以好無灰酒溫一盞下之,至晚間,痢赤色當變白,明旦即瘥。(出第三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