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此由風濕毒瓦斯與血氣相搏,正氣與邪氣交擊,而正氣不宜散,故疼痛,邪在膚腠,血氣則澀,隔則皮膚濃,搔之如隔衣物,不覺知,名為不仁也。(出第十三卷中)
蘇恭療初患腳足皮膚舒緩足上不仁,膝下疼痛,眉眼動,左脅下氣,每飽食即發(fā),隔上熱,臍下冷,心虛陰汗且疼,兼補煮散方。
黃 人參 獨活 芎 防風 當歸 桂心 萆 防己(各六兩) 茯苓 白術 丹參(各八兩) 附子(生用) 甘草(炙各四兩) 杏仁(去皮尖) 生地黃 生姜 磁石(二十分碎如小豆)
上十八味并切。分之為三十服,服別以生姜(二兩)生地黃(一兩)杏仁(十四枚碎)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布絞去滓,一服之。常以日晚,或夜中服之,不妨公事。如逆嘔者,加半夏一兩,如前又側(cè)子酒,主香港腳,春夏發(fā),入秋腫消氣定,但苦腳弱,不能屈伸,足上不仁,手指脹悶,不得屈伸,四肢腰頸背皆廢者,服此酒方。
側(cè)子(生用) 干姜(各五兩生者良) 丹參 牛膝(各六兩) 金牙(碎綿裹) 磁石(如上)地黃(各十兩干者用八兩) 防風汗) 桂心天雄(生用) 人參 芎 當歸 白術 細辛(各二兩)
上二十五味切。絹袋貯,清酒六七斗,漬之七日,成一服,一小盞日二三服,量性多少稍加服第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源,此由風濕毒瓦斯與血氣相搏,正氣與邪氣交擊,而正氣不宜散,故疼痛,邪在膚腠,血氣則澀,隔則皮膚濃,搔之如隔衣物,不覺知,名為不仁也。(出第十三卷中)
蘇恭療初患腳足皮膚舒緩足上不仁,膝下疼痛,眉眼動,左脅下氣,每飽食即發(fā),隔上熱,臍下冷,心虛陰汗且疼,兼補煮散方。
黃 人參 獨活 芎 防風 當歸 桂心 萆 防己(各六兩) 茯苓 白術 丹參(各八兩) 附子(生用) 甘草(炙各四兩) 杏仁(去皮尖) 生地黃 生姜 磁石(二十分碎如小豆)
上十八味并切。分之為三十服,服別以生姜(二兩)生地黃(一兩)杏仁(十四枚碎)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布絞去滓,一服之。常以日晚,或夜中服之,不妨公事。如逆嘔者,加半夏一兩,如前又側(cè)子酒,主香港腳,春夏發(fā),入秋腫消氣定,但苦腳弱,不能屈伸,足上不仁,手指脹悶,不得屈伸,四肢腰頸背皆廢者,服此酒方。
側(cè)子(生用) 干姜(各五兩生者良) 丹參 牛膝(各六兩) 金牙(碎綿裹) 磁石(如上)地黃(各十兩干者用八兩) 防風汗) 桂心天雄(生用) 人參 芎 當歸 白術 細辛(各二兩)
上二十五味切。絹袋貯,清酒六七斗,漬之七日,成一服,一小盞日二三服,量性多少稍加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