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刪繁療脈極虛寒則咳??葎t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半夏消痛止極。益氣湯方。
半夏(一升洗四破) 宿姜(八兩) 芎 細辛 附子(炮) 玄參 當歸(各三兩)桂心甘草(炙) 茯苓(各二兩) 杏仁(六十枚去兩仁皮尖碎)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羊肉餳生蔥菜豬肉冷水菘菜海藻酢物等。
又療脈極虛寒。鬢發(fā)墮落。安發(fā)潤生。桑白皮沐頭方。
桑白皮(二升細切)
上一味。以水淹漬。煮五六沸。去滓。洗沐鬢發(fā)。數(shù)數(shù)為之。自不復落。
又方:麻子(三升研) 白桐葉(切一把)
上二味。以淘米甘汁二斗。煮取五六沸。去滓。以洗沐頭。則鬢發(fā)不落而長。
又療發(fā)墮落方。
生柏葉(一升) 附子(四枚炮) 豬膏(三斤)
上三味末。以膏三斤。和為三十丸。用布裹一丸。納煎沐頭汁中。令發(fā)長不復落也。(并出第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