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上氣喉中水雞鳴方一十二首

    《深師》療久逆上氣胸滿,喉中如水雞鳴。投杯湯方。

    小麥(一升) 麻黃(四兩去節(jié)) 濃樸(五兩) 石膏(如雞子) 杏仁(五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小麥熟,去麥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人陨跽?,加五味子、半夏洗各半升,干姜三累經(jīng)用甚良。

    又療上氣,脈浮咳逆,咽喉中水雞鳴,喘息不通,呼吸欲死。麻黃湯方。

    麻黃(八兩去節(jié)) 射干(二兩) 甘草(四兩炙) 大棗(三十顆)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三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已用甚良。忌海藻、菘菜等。

    又療咳逆上氣,胸中塞不得息,臥不安席,牽繩而起,咽中如水雞聲。投杯湯方。

    款冬花(二十分) 杏仁(四十顆) 甘草(一兩炙) 大棗(二十顆) 桂心(二兩)麻黃(四兩去節(jié)) 生姜 半夏(洗各三兩) 紫菀 細辛(各一兩)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頓服之。一方分再服,臥令汗出,食粥數(shù)口,勿飽食,神良。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生菜。

    又療咳逆上氣,燥嗽冷嗽,晝夜甚,喉中水雞鳴。鐘乳丸方。

    鐘乳 人參 桂心 干姜(各八分) 附子(炮) 款冬花 細辛(各六兩) 紫菀(十分)杏仁(四分)

    上九味,搗篩,蜜和。酒服如小豆二丸,日三。不知,稍稍加之。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等物。

    又療上氣咳嗽,喉中水雞鳴,唾膿血腥臭。麻黃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jié)) 桂心(一兩) 甘草(炙) 杏仁(去尖、皮各二兩) 生姜(八兩一方用干姜三兩)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已用療咳唾膿血,喉中腥臭,得力后,長將丸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療久咳上氣,喉中鳴,晝夜不得臥。貝母散方。

    貝母(三兩) 麻黃(去節(jié)) 干姜(各二兩) 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

    上五味,搗篩。平旦酒服方寸匕,日二。不知,增之至二匕,大劇可至再服,酒隨飲多少。忌海藻、菘菜、生蔥等。

    又療久咳逆上氣,體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常作水雞鳴。白前湯方。

    白前(二兩) 紫菀 半夏(洗各三兩) 大戟(切七合)

    上四味,切,先以水一斗,漬之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餳。(此方四味,《千金方》見水腫咳上氣中,《千金》、《古今錄驗》同,并出第十八卷中)

    《短劇》療咳逆,喉中如水雞聲。貝母湯方。

    貝母 甘草(炙各二兩) 麻黃(去節(jié)) 桂心(各四兩) 半夏(洗) 干姜(各三兩) 杏仁(七十枚)

    上七味,切,以水二斗三升,先煮麻黃得十沸,納藥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古今錄驗》同)又療咳而上氣,咽中如水雞聲。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十二枚) 麻黃(去節(jié)) 生姜(各四兩) 紫菀(三兩) 款冬花(三兩) 細辛(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八枚洗) 大棗(七枚)

    上九味,切,以東流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餳、生菜。(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千金》、《古今錄驗》同,并出第一卷中)

    《必效》療病喘息氣急,喉中如水雞聲者,無問年月遠近方。

    肥皂莢(兩挺) 好酥(一兩)

    上二味于火上炙,去火高一尺許,以酥細細涂之,數(shù)翻覆,令得所,酥盡止,以刀輕刮去黑皮,然后破之,去子、皮、筋脈,搗篩,蜜和為丸。每日食后服一丸如熟豆,日一服訖,取一行微利。如不利時,細細量加,以微利為度,日止一服。忌如藥法。(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沃雪湯 療上氣不得息臥,喉中如水雞聲,氣欲絕方。

    麻黃(四兩去節(jié)) 細辛(二兩) 五味子(半升) 桂心 干姜(各一兩) 半夏(八枚洗去滑,一方四兩)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絞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投杯則臥,一名投杯麻黃湯,令人汗出不得臥,勿怪。亦可從五合,不知稍增,日再。凡煮麻黃,先煎二沸,去上沫,又納余藥。忌生蔥、生菜、羊肉、餳。(《集驗》、《經(jīng)心錄》、《范汪》同)又投杯湯 療久咳嗽上氣,胸中寒冷,不得息食,臥不安席,每牽繩而起,咽中如水雞聲方。

    款冬花(四十顆) 細辛(一兩) 紫菀(三兩) 甘草(炙) 桂心 麻黃(去節(jié)) 干姜(各二兩) 五味子(半升) 杏仁(四十枚) 半夏(半升洗)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臥,汗出即愈。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羊肉、餳。(并出第九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