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衛(wèi)生易簡方》 犬獸傷

    作者: 胡熒

    治癲犬咬 用韭菜根搗汁二、三盞服。

    又方 用艾灸傷處五、七壯。

    又方 用膽礬為末,貼瘡上立愈。

    治馬咬傷 用栗子細(xì)嚼,敷傷處。

    又方 用益母草細(xì)切,和醋炒封之。

    治狗咬破傷風(fēng) 用人參,桑柴火燒令煙盡,合研為末,摻瘡上立效。

    治虎、犬、蛇咬傷 用地榆根為末,服方寸匕,日一、二服;亦以敷瘡,甚妙。

    治狗咬傷 用杏仁去皮尖,同馬蘭根研細(xì)。先以蔥湯洗,后用藥涂傷處。

    又方 用蓖麻子五十粒去殼,以井水研成膏。先以鹽水洗咬處,次以膏敷貼。

    又方 用虎骨為末敷之。

    又方 用磚青和牛糞涂傷處。

    又方 用杏仁爛嚼沃破處,以帛裹之,至瘥無苦。

    治馬咬毒入心 用馬齒莧煎湯,服之瘥。

    治狂犬咬 用桃白皮一握,水二盞,煎一盞服。

    又方 即用犬糞涂,仍拔去頂上紅KT (髡)。

    又方 用米泔洗凈,以砂糖涂之,后用益元散四兩,斑蝥十四個去頭、翅、足同煎,空心溫

    又方 用雄黃五錢,麝香五分,研勻,酒調(diào)二錢服,下去惡物再服,得睡莫驚覺,或經(jīng)久復(fù)

    又方 用桃核殼半個,將犬糞填滿,以榆皮蓋定,掩于傷處,用艾于桃核上灸十四炷即愈,

    又方 用斑蝥二十四個去頭、足、翅、以糯米一勺。先將斑蝥七個入米內(nèi)微火炒,不令米赤煙為利下黃連

    又方 用斑蝥七個,糯米一撮,同炒色黃為度,只用米七粒同斑蝥七個研細(xì),以百草霜一錢

    又方 用杏仁炒黑杵為膏,貼傷處即瘥?;蚴橙獾没颊撸眯尤嗜テぜ獬词?,細(xì)嚼服。

    治虎、野狼、犬咬發(fā)惡 用干姜為末,摻瘡口上立愈。

    治虎咬傷瘡 用青布緊卷,燒一頭,內(nèi)竹筒中射瘡口,令煙熏入瘡中。

    治瘋狗傷 用斑蝥三個去翅、足研細(xì),酒一盞,煎半盞,空心服,取下肉狗,至四十個為盡

    治馬汗入肉 用烏梅和核爛搗為末,入好醋和成膏。先將瘡口針破,出盡紫血,有紅血出拭

    治虎傷 用清油洗瘡口,仍吃清油一碗。

    又方 用干葛濃煎湯洗。

    又方 用砂糖水調(diào)涂,仍服砂糖水一兩碗。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作者:
  • 作者:
    ?
  • 作者:
    周學(xué)海
  • 作者:
    葉天士
  • 作者:
    祝登元
  • 作者:
  • 作者:
    汪東亭
  •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xì)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xué)術(shù)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作者:
    蘇敬等20余人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