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 陽厥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論篇》,又見《甲乙經(jīng)》卷十一第二。

    黃帝曰:有病喜怒者,此病安在?[平按:《素問》、《甲乙》“喜怒”作“怒狂”;“在”作“生”,新校正云:“《太素》怒狂作善怒。”]岐伯曰:生于陽。問曰:陽何以使人狂?答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喜怒,病名陽厥。[平按:“喜怒”《素問》、《甲乙》作“善怒”。]問曰:何以知之?答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而動大疾①,此其候也?

    足陽明人迎脈常動。有病名陽厥,以陽氣暴有折損不通,故狂而喜怒,以其太陽、少陽不動而大疾,以為候也。

    平按:《甲乙》“巨陽”作“太陽”。《素問》、《甲乙》“不動”下重“不動”二字。注“有病”,袁刻作“有疾”;“不動而大疾”,袁刻“動”誤作“通”。

    ①“大疾”,蕭本原作“太疾”。今據(jù)仁和寺本改。注同。

    問曰:治之奈何?答曰:衰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陰,長氣于陽,故奪之食即已。使之服之,以生鐵落為飲,夫生長氣,椎鐵落自下氣疾。

    衰其食者,少食也。谷氣熱,故推入腹內(nèi),陰中長盛陽,所以憎于狂病。故奪于情少食,令服生鐵落,病則愈矣。生鐵落,鐵漿也。

    平按:“衰其食”《素問》作“奪其食”,新校正云:“《甲乙經(jīng)》奪作衰,《太素》同?!薄奥洹薄端貑枴纷鳌奥濉薄!胺蛏L氣,椎鐵落”《素問》、《甲乙》作“夫生鐵落者”。又按:“生長氣,椎鐵”五字頗費解,當(dāng)必有誤,原鈔如是,故仍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