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產(chǎn)后泄瀉,大率虛弱食積,土虛不能勝濕而然。但惡露未除,脾胃又弱,難于消燥而用補(bǔ)也。治法∶先服生化一煎后即加茯苓一錢,以利小便,俟血生化,然后議補(bǔ)、議消、議燥,使無滯澀、虛滑之失。若產(chǎn)畢即瀉者,宜加減生化湯。若胎前久瀉,產(chǎn)后不止者,宜參、苓生化湯從權(quán)以防虛脫。若久瀉不止或脾瀉者,須服參術(shù)蓮子飲百劑。甚至形脫、眼昏花者,服丹溪急救方。
加減生化湯
川芎(一錢) 當(dāng)歸(一錢五分) 黑姜 炙草(各五分) 桃仁(十粒) 茯苓(一錢五分) 蓮肉訶子(各八分) 姜(一片)
水煎二帖。瀉不止,加人參三錢。
參苓生化湯
川芎(一錢) 當(dāng)歸(二錢,土炒) 姜炭 炙草(各五分) 茯苓(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白術(shù)(一錢五分) 人參(二錢) 肉果(煨) 訶子(各一錢) 蓮子(八分) 糯米(一撮)
水煎。寒痛瀉,加砂仁五分。熱泄,加炒連三分。瀉久,加升麻三分。瀉水,加蒼術(shù)一錢。瀉出食肉如敗卵,及噫氣,加神曲、砂仁各八分,山楂、麥芽各五分,或加豆蔻、丁香各一錢???,加麥冬一錢,五味六分。
參術(shù)蓮子飲
人參 焦術(shù)(各二錢) 茯苓(一錢) 當(dāng)歸(一錢五分) 炒芍(八分) 炙草(五分) 陳皮 升麻(各三分) 山藥(一錢) 蓮子(十粒) 姜(一片)
如腹痛,加炮姜五分。
丹溪救急方
人參(五錢) 白術(shù)(三錢) 茯苓(三錢) 制附(一錢)
水煎服。
以上各方,可加五味子酒炒二十粒,干面粉炒黃二錢。虛脫者,暫加枯礬少許以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