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胎產(chǎn)指南》 四、產(chǎn)后血崩

    作者: 張曜孫

    產(chǎn)后血大來,宜審血色之紅紫,視形色之虛實。如血多色紫有塊,乃當(dāng)去之?dāng)⊙?。若止留反作痛,不可論崩,如鮮紅之血大來,乃是驚傷心不能主,怒傷肝不能藏,勞傷脾不能統(tǒng)血歸經(jīng)耳。當(dāng)以崩論,先服生化湯幾帖,則行中有補,而血寧生旺矣。若崩形脫,或有汗,或氣促,宜倍參生化湯以益氣,斯陽生而陰血生旺矣,非棕灰之可止者。如產(chǎn)半月后崩,又宜升舉大補湯治之。(方載八卷中。)

    生化止崩湯治產(chǎn)后血崩。

    川芎(一錢) 當(dāng)歸(二錢,去尾) 干姜(四分) 炙甘草(五分) 桃仁(十粒) 荊芥(五分,炒)

    棗引,水煎。

    忌姜、椒、熱物、生冷。

    鮮紅血大來,加荊芥穗一錢、炒,白芷五分。血塊不痛,形脫,加人參三錢。汗多氣促,加人參三四錢。無汗,形不脫,氣不促,只多服生化湯,則血自寧,勿言芎歸活血助崩,誤矣。

    滋榮益氣止崩湯

    川芎(一錢) 麥冬(一錢) 黃 (一錢) 人參(一錢) 白術(shù)(二錢) 熟地(二錢) 當(dāng)歸(二錢) 白芷(四分) 荊芥穗(四分) 陳皮(四分) 甘草(四分) 升麻(四分) 黃連(三分)

    棗引,水煎。

    汗多,加麻黃根一錢,浮小麥一撮。大便不通。加肉蓯蓉一錢。有熱,加磨木香一分。

    痰,加貝母六分,竹瀝姜汁。寒嗽加杏仁一錢,桔梗一錢,知母一錢。驚悸,加棗仁一錢,柏子仁一錢。傷飯面,加神曲一錢,麥芽一錢。傷肉,加山楂一錢,砂仁八分。自熱不可用芩、連、柏。大便不通禁大黃。傷食怒氣,不可單用消耗無補藥。凡年老虛人患崩,宜用升舉大補湯。(方詳八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