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挨積丸

    治小兒脾胃不和,宿滯不化,腹脹腸鳴,嘔逆惡心,便利不調(diào),乳食減少,或 瀉,大便酸臭。亦治丈夫、婦人胸膈不快,酒積、食積,嘔逆惡心,吐瀉脾疼。

    京三棱(炮) 丁香皮(不見火,各三兩) 丁香(不見火) 青皮(去白,各一兩) 干 姜(

    上件為細(xì)末,入巴豆拌勻,面醋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十丸至六十丸,二歲兒可服七丸至十丸,生姜湯吞下,熟水亦得,不拘時(shí)候,更量?jī)簹q數(shù)加減與之。此藥不用大黃、 砂、汞粉之類,并是性溫之藥,常服消積滯,進(jìn)乳食,退黃長(zhǎng)肌。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xué)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yàn),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jiǎn)、驗(yàn)、便、廉。

    作者:
  • 作者:
  • 作者:
    昝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吳謙
  • 作者:
    趙晴
  •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作者:
    施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