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鳎浴秲?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治一切積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心中煩躁咽物妨悶,或喉閉壅塞,水漿不行時疫,發(fā)狂昏憒,并皆治之。
芒硝 青黛 石膏( 過,研飛) 寒水石(研飛) 樸硝 硝石 甘草 馬牙硝(各等分)
上將甘草煎湯二升去滓,卻入諸藥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攪,令消熔得所,卻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nèi),候冷,結(jié)凝成霜,研為細末。每用少許,含化咽津,不拘時候。如喉閉壅塞不能咽物者,即用小竹筒吹藥入喉中,頻用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