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shuō),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食品]熟羊脂五兩、熟羊髓五兩、白沙蜜五兩、煉凈、生姜汁一合、生地黃汁五合。
[主療]治虛勞、腰痛、咳嗽、肺痿、骨蒸。
[方法]以上五味,先以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黃。生姜汁。不住手?jǐn)嚕⒒鸢緮?shù)沸,成膏。每日空心溫酒調(diào)一匙頭,或作羹湯,或作粥食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