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食物療法》 蝦

    蝦,分為海水蝦和淡水蝦兩類。海蝦又叫紅蝦,包括龍蝦、對蝦等。每百克鮮對蝦肉中含水分77克,蛋白質(zhì)20.6克,脂肪0.7克,鈣35毫克,磷150毫克,鐵0.1毫克以及維生素A、B1、B2、煙酸等。海水蝦味甘咸性溫,功能為補腎壯陽,滋陰健胃,殼有鎮(zhèn)靜的作用。淡水蝦的主要品種為沼蝦,俗稱青蝦。味甘性溫,具有補腎壯陽、下乳汁、解毒療瘡的功效。

    蝦為發(fā)物,凡患有疥瘡、風疹、瘙癢等癥患者食之宜慎。

    【應(yīng)用實例】

    1.神經(jīng)衰弱:蝦殼15克,酸棗仁、遠志各9克,水煎服。

    2.遺精:鮮蝦仁150克,韭菜200克,生地20克,白酒50克,各種佐料適量。共放鐵鍋內(nèi)炒熟后佐餐,喝酒。

    3.陽痿:鮮蝦仁150克,雞蛋1個與150克韭菜同炒,佐餐喝白酒?;蚝Nr仁7個,大蔥葉3條(帶汁多者佳),將蝦仁裝蔥葉內(nèi),曬干,軋為面,用茶水送下。

    4.癬:活青蝦不拘量,將青蝦去皮搗爛成泥狀,視癬之面積大小,用蝦膏敷之。

    5.下乳:蝦肉100~150克,用黃酒燉爛,豬蹄湯送服。

    6.腎虛腰痛:蝦50克、冬蟲夏草9克、九香蟲9克,水煮調(diào)味食。

    7.乳癰潰爛:生蝦殼焙干,研細末,每日早晚開水吞服9克;或蝦醬用好醋蒸熟外敷,或生蝦仁搗爛,和醋燉熟拌勻外敷。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