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魚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tài yáng yú

    簡介

    太陽魚原產于北美,從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國大湖水系和全美國南方多個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該魚個體較小,常見的多為50—100克/尾,大者達2千克/尾左右。從形態(tài)來看, 藍鰓太陽魚的體型有些似尼羅羅非魚,外觀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鰓蓋后緣長有一黑色形似耳狀的軟膜,是所有太陽魚的一個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種其“耳膜”有不同顏色及不同形狀而已。太陽魚的頭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紅色或淡橙黃色,背部淡青灰色,間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縱紋,但不太明顯。頭小背高,肉質豐厚。 該魚肉質鮮美,營養(yǎng)豐富,據(jù)分析,其含粗蛋白18.8%,粗脂肪1.15%, 其干物中17種氨基酸的含量高達17.68%,并富含鈣、鐵、磷、鈉、鉀等多種微量元素,是水產滋補食品。

    太陽魚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生長適溫范圍大,可在1~38℃水溫狀態(tài)下生活,水溫2℃仍能在自然環(huán)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國南方地區(qū)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適應性廣,食性雜,群體

    產量高,能自然繁殖。主要攝食浮游動物及水生昆蟲,也吃水生植物、小雜魚和小型軟體動物。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可投喂冰鮮魚等動物性飼料或人工配合飼料來替代天然餌料,飼料的蛋白含量在32%至36%便可,較易養(yǎng)殖。 近年來,江浙一帶和廣東部分地區(qū)已經開始進行太陽魚的人工養(yǎng)殖,其養(yǎng)殖模式較靈活,既可以單養(yǎng),也可以和其他一些傳統(tǒng)水產品種套養(yǎng)。在廣東一帶,太陽魚基本上是與鰻魚套養(yǎng)。因太陽魚不爭餌料,還能凈化水質,故養(yǎng)殖成本較低。

    目前,水產市場上的太陽魚銷售價格比較穩(wěn)定,保持在18~22元/斤。而且上市量較少,供不應求。由于太陽魚的味道鮮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其青睞有加,市場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