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xi
  • 注音:ㄒㄧˇ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GWMF
  • 五筆98:GWMF
  • 五行:
  • Unicode:U+58D0
  • 四角號碼:10104
  • 倉頡輸入法:MB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壐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壐字筆順
    橫撇捺豎折豎撇捺撇捺撇捺撇捺橫豎橫
  • 基本解釋

    xǐ ? ㄒㄧˇ ◎ 古同“璽”,印。

  • 漢語字典

    [①][xǐ][《廣韻》斯氏切,上紙,心。]亦作“壐1”。亦作“鉨1”?!碍t1”的繁體字。(1)印信。秦以前以金玉銀銅制成,尊卑通用。秦以來專指皇帝的印,以玉制。(2)姓。明代有璽書。見《續(xù)通志·氏族補(bǔ)遺》。

    音韻參考

    [廣 韻]:斯氏切,上4紙,sǐ,止開三上支A心[國 語]:xǐ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中】【土字部】 壐;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241第05【說文】同璽。壐所以主土,故從土?!拘∽繌挠瘛T斢癫凯t字註。 又人名。稷之弟曰臺壐,臺壐生叔均,見【山海經(jīng)】。又【路史·同姓名辨】覩叔均而思稷子,則叔均爲(wèi)?zhàn)⒅?。今云稷弟,疑有誤。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