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shù
  • 拼音:shu
  • 注音:ㄕㄨˋ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PUGU
  • 五筆98:PUGU
  • 五行:
  • Unicode:U+88CB
  • 四角號(hào)碼:31218
  • 倉(cāng)頡輸入法:LMRT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裋字拼音(帶聲調(diào))
    shù
  • 裋字筆順
    捺折豎撇捺橫豎折橫捺撇橫
  • 基本解釋

    shù ? ㄕㄨˋ ◎ 粗布衣服:“大寒者利裋褐。”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shù? 〈名〉 (1) 古時(shí)童仆所穿的粗布衣服 [cotton clothes of a boy servant] 裋,豎使布長(zhǎng)襦?!墩f(shuō)文》 襜裋,其短者謂之裋褕《方言四》 夫寒者利裋褐?!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 朕衣則裋褐?!读凶印ちγ? (2) 也泛指粗布衣服 夫寒者利裋褐,而饑者甘糟糠?!獫h· 賈誼《過秦論》 (3) 又如:裋褐(粗陋布衣。古代多為貧賤者所服);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

  • 漢語(yǔ)字典

    [①][shù][《廣韻》臣庾切,上麌,禪。]粗布衣服。參見“裋褐”。

    音韻參考

    [廣 韻]:臣庾切,上9麌,shù,遇合三上虞常[平水韻]:上聲十四旱·去聲七遇[粵 語(yǔ)]:syu6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下】【衣字部】 裋; 康熙筆畫:13; 頁(yè)碼:頁(yè)1116第36【集韻】上主切,音豎?!緩V韻】敝衣襦也?!居衿控Q所衣布長(zhǎng)襦也?!緭P(yáng)子·方言】襜褕,自關(guān)而西其短者謂之裋褕?!臼酚洝で乇炯o(jì)】寒者利裋褐?!厩皾h·貢禹傳】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帧炯崱渴庥銮校魳?。覩緩切,音短。義??同?!』蜃??。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guó)明朝體舊字形